第241章:稳定西南(2/3)
>内阁和最高统帅部随后又召开了一次联合会议,商讨改土归流的问题。军事和行政上必须紧密配合才能成功。
最终拿出了一个改土归流的方案,即军事上分片、分区围剿叛乱土官所部,剿灭之后立即成立州县官府对这些叛乱部族纳入官府管理。
这个计划可信性还是比较高的,毕竟这些部族在大明统治下生活了两百多年,其部族对大明官府并不陌生,官府要将他们纳入统治的难度也不是太大。毕竟人总是要过日子的,那些叛乱土官没办法给他们安定的日子,那么自然也就失去了民众基础。叛乱土官的部族民众,实际上也没有太强烈的民族意识,官府只要一视同仁进行对待,自然而然的也就能平定叛乱了。
集中优势兵力分区域进行进剿,然后稳住平定区域局势,不然叛乱复发。一步步的就能压缩叛乱土官们的活动范围和生存空间,最后就能将这些叛乱土官彻底消灭。
当然财政上是要有不小的投入的,作战经费和行政管理费用都要朝廷承担。而行政管理的方式同样也要考虑清楚,要是官府横征暴敛、欺压少数民族,也很容易造成叛乱。
“设置州县管理地方土族,当以教化为第一要务。农业税方面山区免税,其余十税一即可。现在朝廷正好在贵州有足够兵马,可以用平叛财政紧缺为由,在贵州征收商业税!”沈潅提议道。
“准。”朱由校眼前一亮,这是个好办法,尽管贵州商业税可能征收不了太多,但是维持地方官府开支应该是没什么问题了。
至于教化的手段,朱由校随后决定在少数民族地区广设蒙学。让少数民族的孩童能够接受教育,不用两三代人就可以将少数民族同化。
要说大明各省中教化最差的地区,贵州这一代显然是其中之一。后来清代对这快地区的教化也不怎么样。
加强教化这是必须要做的,这必须是政府拨款来做。
就同化这些少数民族方面倒是简单。只要不是在山区,基本上都会被同化。只有山区里的。还会保留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不过把山区之外的同化掉就差不多了,山区里的也很好解决。未来只要搞个义务教育,山区里的孩子长大了自然会出山了。
统帅部和内阁大致上算了一下开支,一年下来估计要八百万元,倒是可以接受。
随着方案的制定,内阁和统帅部迅速将这个方案执行了下去。内阁立即选拔了一批官员,任命为贵州土司叛乱区域的地方官员。到任之后有军队配合他们建立地方行政。
同时统帅部则命令秦良玉集中优势兵力对叛乱地区进行分区域清缴,配合地方行政系统的建立。
一场改土归流的大作战正式拉开序幕。
贵州土官实际上最怕的就是这个,所以他们才不肯投降。但是朱由校已经失去了和这些土官谈条件的耐心,这些土官反了一次又一次,着实让人心烦。
朝廷的赏赐发到贵州,秦良玉对皇帝的大手笔自然是十分满足,为了对得起这封赏赐,秦良玉带着石柱土司兵开始大举清缴叛乱土官所部。按照最高统帅部的命令,集中优势兵力对山区展开了大扫荡。
当然这样的大扫荡并不是屠杀政策。而是剿灭叛乱分子,普通少数民族只要肯投降都赦免无罪,不过却是要迁移到山区外进行安置。
按照最高统帅部的作战方案。秦良玉每次进山扫荡,几乎都能烧掉大量村寨。并转移安置大批的少数民族。
大量的少数民族被安置到了山区外,并分给土地让他们耕种。随着山里的少数民族越来越少,那些叛乱土官的民众基础正在不断的流失。
没有了民众基础,那些叛乱土官还打个屁的游击战,只能等待慢性死亡。
毕竟冲突必然造成损失,要想长久和明军对抗,那么必然是要有地方补充人员和物资的。
如今明军切断了物资供应,又进山进行大扫荡。将山区内的民众转移到山外,在物资和人员上都越来越难补充。
最后连粮食都无法获得的时候。人心自然也就散了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