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拉下神坛(1/3)
话说徐鸿儒造反之后,消息同样也第一时间传到了登莱,袁可立坐镇登莱,却是不能随便乱来。不过却也做好了出兵的准备,第一时间集结了兵力。很快袁可立也接到了朱由校的调令,随即立即发兵。
袁可立几乎把登莱,以及沿途各卫所的兵力都抽调来了。
大部分都是卫所的官军,战斗力比较渣。不过其中却有水师的五千官兵,在战斗力上比较强。
这支水师的编练,都是按照之前戚继光、俞大猷等抗倭名将总结出的经验,先学陆战,再学水战,所以在陆地上也有很强的战斗力。
行军沿途,一路聚拢卫所官兵之下,兵力上升到了五万的规模。战斗力虽然差,但是闻香教的战斗力更差。
袁可立带着大军赶到充州,与京营成功会师。袁可立拿出圣旨,对京营各师确立了指挥权,作为四朝老臣,自然是有这个资格的。而且也能服众。
尽管袁可立已经年迈,然而他一生清正廉明、刚正不阿,身上已经磨练出了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势。气势这种东西,尽管说起来比较飘渺,然而却是存在的。气势有先天的,同样也可以通过后天的锤炼。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就算长得难看,如果长期被书卷气所熏陶,身上自然会有一种儒雅的气质。
袁可立身上的这种气势,让一群武将在他面前,就像是小学生一般,被治得服服帖帖。
以文统武,算是大明的惯例了,这次镇压闻香教,朱由校自然是把袁可立任命为主帅,山东的各级大员中,显然没有人具备资格统领京营作战。
会师之后,作战就变得简单多了。
袁可立当即以京营作为前锋,率军直扑邹县。
在邹县做着皇帝梦的徐鸿儒。显然还没有意识到大难临头。反而是在邹县的‘行宫’里纵情享乐。
要说忽悠百姓,徐鸿儒是有一手。可是在军事上。闻香教起事仓促,整个军事系统混乱不堪。
当京营三个步兵师杀到邹县的时候,徐鸿儒才如梦初醒,连忙向各处部队告急。可是闻香教的部队本身就散出去到处攻城掠地,这一时半会的哪里能够回援。这个当然也在徐鸿儒的考虑之中,但徐鸿儒在邹县还有十几万兵力,此时全部退入城内。心想一时半会也守得住,应该能够等到各部回援。
然而徐鸿儒不知道的是,京营的强悍战斗力,注定了他等不到了援军了。如果徐鸿儒能够果断跑路,说不定还能给他跑了。可是跑路就意味着失败,之前的胜利已经让徐鸿儒冲昏了头脑,对形势过度乐观,以为只要等到回援,就能歼灭来袭的官军。
很快徐鸿儒就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京营杀到邹县后,直接将邹县围了起来,只是包围圈还不彻底。只是把四面城门给围了,夜间还是可以用吊篮从城墙上下来。只要躲开巡逻官军就能够跳出包围圈。但徐鸿儒没有这么做,结果到了第二天一早,城上的闻香教贼军全都惊呆了。
城下密密麻麻全是官军,袁可立从山东各地抽调的五万兵力,配合京营直接将邹县围了个水泄不通,并且还开始在城外挖掘工事,大有将邹县彻底围死的意图。
这下徐鸿儒算是彻底慌了,脸上的镇定之色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不仅是徐鸿儒慌了。城内的闻香教贼军也全都慌了。
慌乱之下,徐鸿儒发疯一般的派人到城头监督城防。官军还未开始攻城,就已经搞得贼军上下神经紧绷。
官军并没有立即发动进攻,连试探性的攻城都懒得发动。双方就这么从早上僵持到了下午申时。
就在这个时候,城头的贼军看到了一支明军来到了城下,这支明军带着大量的挽马,挽马后面拽着一门门沉重的火炮,这些火炮少说都有一千斤以上。每门火炮用三匹挽马牵拉,显得极为显目。仔细一数,一共有24门这样的重炮。
这支炮兵正是朱由校组建的‘炮兵营’,炮兵营采用三进制,每个连装备八门火炮,一个营24门火炮野战炮,这些24门野战炮是皇家军工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