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当众打脸(2/3)
地方还要使用固定的虚词,束缚人的思维,这样选拔出来的官员有什么创造力?叫一群文生去管理国家?这不就衰落了吗?”外行人就是外行人。
“据我所知,您之前不是学习历史的吧?我记得,刚开学的时候您说过自己是中文系的毕业生,我也就不太为难您了。”
周楚一副高高在上,从学识上俯视王导员的模样,让人有些惊疑:这小子未免也太狂了吧?
可是周楚会用实力告诉他们,狂,是因为有资本。
周楚笑着道:“其实明清时候,真正当基层干部的不是官员。您是研究中文的,不懂这个不怪您,其实呢……这个时期产生了一种很独特的人群,叫做刑名师爷和钱谷师爷,好吧您又不懂,我说绍兴师爷您可能就明白了。他们就相当于咱们现在的基层公务员,有事儿都是他们干。您问官员们负责什么呀?他们勾心斗角,争夺功名利禄就成了。”
王导员忽然说不出话来,也不敢反驳了,一张脸涨得通红。
他的确不是历史学院的,当导员不需要专业对口啊。
所以现在,王导员如果开口再闹了笑话,别人会怎么想?
他一时只觉得胸闷气短,瞪着周楚。
周楚的话却还没完:“八股文流毒甚广,当然不错,可八股文是否一无是处?当然不是。八股文应考试而生,有严格的格式和程序,并且能够通过在固定地方使用固定的虚词这种方法,防止考生作弊。写八股文,还要使用通用的馆阁体,这跟我们高考时候讲究卷面不一样吗?”
“它的确在形式上束缚了考生的创造力,可是要在规定的时间之内,根据四书五经之内的命题写出逻辑完整、严丝合缝的八股文,根本不简单。况且,写成还不算,涉及到经史子集历朝历代种种知识,光干巴巴地写出来,八股文交上去也不能中举中进士当状元的。”
已经有人在微微点头了,周楚说得很口语化,不过的确就是这个道理。
八股文这东西要辩证地看,甚至这里有不少研究国学的人,还觉得八股文比现在的考试制度好呢。
王导员是学中文的,这时候就得意地笑了:“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当着这么多专家学者的面,你也敢造次。八股文制度不好,又不是我一个人说的,范进中举听说过吧?范进一个连苏东坡是哪个朝代人都不知道的庸人,竟然也能中举,还不够说明八股文制度之流毒无穷吗?”
“哈哈哈……”
周楚一下笑出声来,周围人也都是叹气摇头。
做文学的,跟研究历史的,真不能有共同语言。
宁淡泊也端着自己的茶杯,饶有兴致地听着周楚跟王导员之间的辩论。
周楚好歹还是个历史专业的,他一听这话就给王导员找出了无数个可以辩驳的点。
“导员,我还是那句话,您一个中文专业的,可以从您的角度来说历史,但是不要班门弄斧比较好。”
“范进中举这个故事,来自于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您在这上面犯了几个史学界大忌。”
“其一,研究文本,《儒林外史》是是史书,我们研究历史尚且要对史书存有怀疑态度,更何况是这样一本根本不严谨的
“其二,此书成书于清朝,你用一本清朝人写的清朝证明朝八股取士如何,如何一无是处,是否有失严谨?”
“其三,作者立场。吴敬梓这个人,屡试不中,自己考了n回,就是考不中。您知道这种人像什么吗?就像是现在考不上大学还要回头抨击高考制度的人,简称‘落榜专业户’。著作人的政治立场和身份,限制了他的视野,不能客观评价整个科举制度,于是他捏造了范进中举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即便是记录在史书上,都不值得史学家们采信。”
周楚一连说了三条,逻辑严密,满堂寂静。
他环视一圈,忽然发现自己又获得了所有人关注,有些紧张起来。不过话都已经打好了腹稿,又有宁淡泊在一边看着,周楚不敢丢脸,硬着头皮继续说。
“还有最后一点,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