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铁棺寻衅(上)(2/3)
”听了听大概的局势,李大成觉得还得再加一把火,就这么等下去,不用洋鬼子进军,百多万张嘴就能吃垮了京师,走,怕是许多人都不想走的,想要解决京师城外的几十万难民,唯有大规模迁徙一途,不然他们恐怕想要回的是津沽一带。
津沽一带,近期怕是很难住人的,回去再回来,很容易让鼠疫爆发,最起码冬季之前,这些人是回不去的,挨过冬季,至少还要五个月的时间,在此期间谁也养不起这几十万难民的。
“已经有说书人,在传唱津沽战事了,多半人都是当做热闹来听的。”
“嗯!与我想的差不多,老顾,你说洋鬼子会让我们将几十万难民转到东三省一带吗?”
“这事儿怕是很难!
几十万人马北上,洋鬼子睡不安稳的!”
“嗯!我觉得也是,你说这京师再乱一下,洋鬼子会应允吗?”
“乱?还要怎么乱?”
“断了难民粮草,大军准备再战!”
“二爷,此事……”
听了李大成的话,顾其行这个师爷有些拿捏不定了,振威军该做的事儿,已经做得差不多了,这个时候,就该如李二爷之前所说,不理政事韬光养晦,难民之事,自有朝廷解决,振威军越俎代庖,不妥!
“不妥?
老顾,两月之后,难民必乱京师,振威军想保京师,须以屠刀相向,几十万人呐!
那时节太后恐怕是难以回銮的,这个罪责,振威军担不起,贝勒爷一样担不起。
振威军三十万人,朝廷养不起。却丢得起!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呐!
撤湘裁淮,才是贝勒爷的软肋所在!”
作为官场争斗的幕僚,顾其行是够格的,作为权臣的幕僚。顾其行不够格,他不知道权柄在何处,在这一点上,桂顺比顾其行看的明白,振威军才是桂顺的权柄所在。其他的东西都是虚的。
三十万人的振威军,莫说一日一两银子的军饷,就是按照如今一月五两银子管吃住的标准,三十万人一个月的消耗也在二百万两银子以上,一年就是两千四百万,这样的军费朝廷承受不起,与其养着振威军不如早日裁撤掉,湘军、淮军都是经历过这事儿的,这事儿也是定局,没什么可商量的。
裁撤之后能保留一两万。至多两三万,这就是李大成要留一两万旗人的缘故,这支兵力才是桂顺的班底,其他的都要裁撤掉的,将来裁撤振威军也是很大的一桩麻烦,如何裁撤都是桂顺的差事,朝廷不会去得罪振威军的兵将,有些麻烦必须在老娘们没有回来之前解决。
“二爷,其行短视了。”
听了李大成的解释,顾其行也是额头冒汗。这事儿委实是短视了,现在不动,将来就要动乱,振威军终是以壮丁为主的军队。一旦变乱,麻烦就是桂顺这个贝勒爷的,处理不好振威军的事务,桂贝勒能安稳才叫怪事呢!
“记住喽!军乃权之依仗,无军则无权!
难民粮食逐日递减,将李二神将遗骸。装入铁棺之中,置于通州八国联军阵前,有些事儿咱们也要看看风色的。”
变乱之时,谁手里握着枪杆子谁就有话语权,没有枪杆子维护的权力,那都是镜花水月,上下只是别人一句话的事儿,给顾其行灌输了这个念头之后,李大成也斟酌了一下行事的法度,京师不是津门,谁也不可能一言九鼎,哪怕是那老娘们。
难民太多,洋鬼子的态度不明,慢慢试探一下,看看各方反应才是正理,这也是李大成不愿意从政的原因之一,做事畏手畏脚太过娘气了。
“二爷,难民口粮,以谣言为妙!
抬棺寻衅,只怕不妥呐!”
李大成有了主意,顾其行补充就很容易了,难民之事属于国事,办好办差都无所谓,这事儿怎么办都是好办的,可寻衅于八国联军,这事儿不好办,一旦玩砸了,就得开战呐!
“不妥?有何不妥之处?
知会李大憨,让他选悍勇之人,着日俄军服,抬棺寻衅,老子倒要看看那些洋鬼子的底限在哪?”
打又不打,退又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