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7章 筹海图编(1/2)
唐易看了看老板,“于老板,咱们这店里的东西,除了这件彩陶小罐,都是要卖的么?”
司马六也刚站起来,一听,心想唐易这是又看到了什么东西?
“您说笑了,除了彩陶小罐,还有很多不能卖,比如,咱们眼前这张八仙桌就不卖!”老板呵呵笑道。
唐易稍稍一愣,他没想到这个于老板开个玩笑还这么密实。他看到的柜子底格里的东西,是一套古籍刻本,有个半尺多高,外面还有个封套,带着皮鞘骨插。
从这个封套来看,像是明代的老东西。
“那套书卖么?”唐易干脆指着敞开了说了。其实,他没细看,也不知道有没有价值,但是既然发现了老东西,那就问问。
“噢,您说这个啊!”老板走过去,弯腰就拿了出来,“这是我收字画的时候收的,您要是感兴趣,且看着。”
这一封套书摆到了桌面上,唐易一看,表情却是一沉。
这是明代晚期的刻本封套不假。不过,第一,这是一套坊刻本,没有官刻本价值高。
这个明代刻书,比之前的朝代大大增加,刻书的场所,可谓遍地开花,算是华夏古代出版业的盛期。这里面,有官刻,有坊刻。很容易理解,官刻的质量一定是最高的,其中又以内府本、经厂本、国子监本为最。其他的中央机构和地方机构也有。
坊刻呢,自然就是民间的出版机构,分布很广,传世的刻本相对也多,质量呢,也参差不齐。当然了,价值也低。
第二,这封套上,写的是《智囊》。
《智囊》这套书,作者是明代的冯梦龙,主要都是些小故事,从先秦到明代,收了一千多个。算是一本古人利用计谋来克敌制胜和解决问题的处世集子。
这套书很好看,全是故事嘛,同时还能给人很多启发。但是正因为这样,这套书很风行,光是明刻本,就有很多,量很大。
既是坊刻,又是发行量大的一套书,价值自然高不到哪里去。当然了,毕竟是明晚期的东西,也算是不错的收藏品。
唐易略显失望,司马六看了看,兴趣也不大。不过,既然要求看了,唐易也就打开了封套。
结果,这一打开,更不对了。一本本翻下来,唐易才发现,这还不是一套《智囊》!
除了有两卷智囊,还有一些清代的刻本,都是坊刻本,质量都不高,像是个大杂烩。敢情这老板就是用了这么个封套,把这些零散的刻本装起来了。如此一来,更没意思了。
看着唐易的表情,于老板笑了笑,“东西比较杂,我就归拢了一下,也不值什么钱,您如果一并拿走,我给您算便宜点儿。”
这时候,唐易已经翻到了最后一本,正准备委婉拒绝,却发现了这最后一本居然是这里面最老的一本书,比这个封套还老!这个封套大约是明代天启年间的,而这本书则是嘉靖年间的,早了将近一百年!
而且还是官刻!
不过这本书残了,没有封皮。但唐易既然看出老来了,必定要细看。书页上一细看,这本书,竟然是《筹海图编》其中的一部分!
说起《筹海图编》,不得不再次提起胡宗宪。这套书,就是明代嘉靖年间胡宗宪总督浙省军务、抗击倭寇的时候,请了一帮熟悉海洋地理和军事的人,编纂的一套海防军事图集。
这套书,胡宗宪算是总编,戚继光也有贡献。而真正主持的,绘图的,也就是起最关键作用的人,叫郑若曾。
郑若曾这个人,对不熟悉明史的人来说,算是比较陌生。他有个称号,叫“布衣军事家”。本来呢,他出身于医学世家,据说郑家的妇科最有名,现在苏南还有郑氏传人。不过,郑若曾的心思主要不在医学上,他的抱负在为国直接效力。
一开始,他走的是学儒科考的道路,考了秀才,后来还被推荐进入国子监。但仕途最终没上去,回到了老家,成了一介布衣。
这个人的学识很庞杂,除了儒学经典,对军事典籍也十分通晓。回乡之后,又对天文地理和山川河海这些东西起了浓厚的兴趣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