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诸葛亮借刀杀关羽(上)(3/3)
得很。第五,诸葛亮的战略部署是蜀汉的北伐必须兵分两路,从不同的方向出发,荆州军攻打宛城、洛阳,益州军攻打长安,像一把老虎钳一样发动钳形攻势,使魏国首尾难顾。但关羽的北伐,只是出动了荆州军,刘备在益州的主力部队却纹丝不动,让关羽这一支偏师北伐,这不是完全违背了诸葛亮亲手制定的隆中决策吗?
诸葛亮为何不进谏?
诸葛亮对刘备是非常之了解的,刘备称帝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宣布调动全国的军队讨伐东吴,收复荆州。这当然是一个错误的决定,但当时刘备已经做了皇帝,谁要进谏,搞得不好就要掉脑袋。只有赵云不管,照样说了一大通理由,坚决反对刘备伐吴。刘备果然大怒,一点也听不进赵云的意见,不仅听不进去,伐吴也不要赵云去了,让赵云留守后方,实际上是把赵云晾在一边。
《三国演义》上讲,赵云是五虎上将,其实,赵云的官要比关、张、马、黄小得多,关羽是前将军,张飞是车骑将军,马超是骠骑将军,黄忠是后将军,他们都是重号将军,但赵云只是个翊军将军,是个杂号将军。可见,由于赵云过于耿直,所以刘备对他不是太喜欢。刘备准备伐吴的时候,还有一个大臣叫秦宓,他也进谏,说讨伐东吴是天时不利,结果秦宓的下场就更惨了,差点被杀掉。幸亏大臣们求情,刘备才免他一死,把秦宓下了大狱,一直到刘备死后,秦宓才被从监狱里放出来。后来刘备伐吴惨败,火烧连营七百里,差不多全军覆没。这个时候诸葛亮才说了一句话:“如果法孝直在世的话,必定能够说服主上不要伐吴。即使主上伐吴,如果法孝直在身边,就不会惨败了。”这简直就是一句“事后诸葛亮”的话,这说明诸葛亮当时之所以没有进谏,可能是对刘备这个人的性格、脾气摸得比较透。在刘备大怒、一意孤行的时候,诸葛亮觉得说了也是白说,谏了也是白谏,那还不如不谏。但在这种事关国家利益兴亡的时刻,作为大臣就是要尽自己的职责,何况诸葛亮作为军师、宰相,更应该尽自己的职责。民族英雄林则徐说过这样一句话:“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意思是只要有利于国家,哪怕用生命去换取也值得,岂能因为灾祸就避开呢。
而且,就算诸葛亮劝不动刘备,但总可以尽心尽责地帮助关羽吧?关羽这个人的骄横跋扈是出了名的,前文说有一个例子:在刘备攻打益州的时候,西凉的马超前来投奔刘备。马超是一员虎将,连曹*这样一个把天下英雄视为鼠辈的人,看见马超也畏惧三分。马超前来投奔刘备,刘备当然高兴,就加封他为平西将军,与关羽的地位相等。这一下子可把关羽惹火了,关羽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的本事可以同谁相比?诸葛亮马上回了封信给关羽,说马超文武双全,勇猛过人,武艺和张飞差不多,他们两人可以并驾齐驱,但同你美髯公比起来,还差了一截啊,因为你美髯公的武艺是绝伦逸群,天下第一。这一番话可把关羽捧上了九霄云外,关羽本来就骄,这样一来更是骄上加骄,他得意得不得了,还把诸葛亮的信拿给左右宾客们看。从此,关羽头脑更加发热,真的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了。诸葛亮这样做只会害了关羽,关羽不是一般的将领,他镇守荆州,承担着蜀汉政权差不多半壁江山的重任。俗话说得好,骄兵必败,关羽如此骄狂,以至于因张狂而不把孙权放在眼里,最后走麦城,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其中诸葛亮确实是要负责任的。找遍《三国志》,也没有看到诸葛亮离开荆州时,提醒关羽要注意和东吴搞好关系的史料记载。《三国演义》中孔明离开荆州将要进益州时,对关羽讲的八字箴言:“北拒曹*,东和孙权”完全是罗贯中虚构出来的。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