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9章 一个人出名不算本事(3/4)
演员也过来了。”辽宁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金芳回忆。那次比赛,有十几场,打破了专业和业余的格局。赵本山掏了100多万,包括演员的吃住、奖金。他的收获很大,收了唐鉴军、王小宝、王小利、王小虎等十几个徒弟。小沈阳也参赛了,但没有脱颖而出。要知道,在一个传统戏团里,有十几个演员已经足以搭班子、唱戏了。有了演员,拍影视剧对赵本山不是新鲜事儿。他1985年就拍过方青卓导演的《雪野》,后来在张艺谋的《幸福时光》里演过角色。2001年,他找到央视的影视中心主任李培森,说想拍个戏,自己导。李培森问:“你这没导过,能导吗?”“那我一定下决心把它导下来啊。”李培森把《刘老根》的剧本给了赵本山,但里面没有二人转的情节。赵本山把给自己写剧本的老搭档何庆魁带来,往里加了经营二人转的龙泉山庄。
央视不放心,派了一位叫谢晓嵋的导演和技术部门的几个人到剧组。“他们搁那看我导。我说你们先别说话,镜头归你管,戏归我管,听我指挥。刚开始,我找到的那些二人转艺人哪会演戏,我一个一个演给他们看。一个场景有时候要拍二三十遍。灯光、镜头我都不懂,现学。”赵本山回忆说。《刘老根》是赵本山第一次尝试自己导戏,把自己的人放进去了,完事儿还在央视播出,引起了轰动。“那是我的一次转行。我想,这个剧要是弄好了,收视率高了,我的学生就都出来了。”
几年下来,赵本山打造了一个产业链条:把经营剧场与经营剧团结合起来,打造一个统一的品牌——刘老根大舞台;用电视剧包装二人转演员,演员成名人了,为剧场吸引来更多公众带来不断上涨的上座率。
《刘老根1》的拍摄赵本山投了五六百万,后来被央视买下,2002年开始在央视一套播出。他后来发现,“这一步走得太对了”,而且一发不可收。
2003年,赵本山开始筹划建民间艺术团的事儿,崔凯帮他起草的章程。一开始他们不知道上哪儿注册。当时,赵本山是人大代表,他找机会向当时的辽宁省委书记闻世震表达过建团的想法,省里不用给编制,算文化厅的一个直属单位就行。闻世震很认可,说本山你们干吧,不行政府给你拨点钱。赵本山说,不用给钱,别管我要招待票就行。辽宁省文化厅对建团的事儿很支持,还特意开过一个论证会,明确这个团是以经营二人转为主,兼顾民间歌舞形态。2003年12月,赵本山出资200万元注册成立了辽宁民间艺术团有限责任公司。
“从这个时候开始,赵本山从过去经营自己变成经营二人转了。”原本山传媒党委书记兼总裁田立冬说。大田与赵本山是铁岭老乡,相识30多年,2003年3月被赵从省文化厅要到团里来当领导,2009年回文化厅任职。“中国很多文艺界的人,他们没有产业意识和企业意识,他们只经营自己,没想过去经营歌剧、舞剧,赵本山有这个意识。他想通过经营二人转来体现他的价值。”
少有人知的是,这不是赵本山第一次组团。1984年前后,赵本山承包过铁岭县民间艺术团,当了团长,把一个以演评剧为主的剧团整成了演二人转的团。当时潘长江在那个团里演评剧小花脸,自那开始演二人转。赵本山从外面找来一批二人转演员,把剧团搞得挺红火,但团里演评剧的老演员不干了,找文化局告赵本山,说二人转有损风气。赵本山没解释什么,不干了,以后也再没当过干部。
这一次是他完全自己所有的、按企业化运营的剧团。团里最早有27人,其中演员有十几个人,都是赵的徒弟;6个乐器手,1个剧场经理,1个卖票的,2个把门的,还有2个财务。他们起初在沈阳和平影剧院尝试演出,租用场地,与对方三七分成。赵本山要求剧团天天演出,但要坚持做到很不容易。“刚开始很艰难的,每天半场人都没有。城里人不认。”赵本山说。“老百姓习惯了看演出找人要赠吃饭,不花钱买票看戏。”田立冬说,“但是你必须坚持
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