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帮手何在(二合一)(2/3)
侧过身来,面对着文笙:“我哪知道。等明天咱们趁狄秋衡落单,将他抓起来,再冒充宣同方几人的同伙给我舅舅写封信,约个时间,两下里交换俘虏。放心,在我舅舅眼里,他们四个加起来也不敌狄秋衡一根汗毛。我也趁机出出气,奶奶的,再叫那姓狄的整天跟屁虫一样跟着我。”交换俘虏可以叫童白霜出面嘛,去了易容,打扮打扮,量江审言也认不出。
王十三为自己在这么短的时间想到办法暗自得意,就听文笙道:“太麻烦了。就算侥幸成功了,你舅舅又没怀疑到咱们,按他的性格也不会善罢甘休,等上元节咱们故技重施非出乱子不可。”
王十三不怕麻烦,也不怕出乱子,不过他想听听文笙有什么高见。
“还有七天,别着急,待我明日套套那胡老先生的话。”
那位胡老先生前些天回家过年去了,初五回来,昨天也就是初七还和文笙探讨了一番诗文。
他在江府地位很特殊,既是门客幕僚,又是知交好友。
月前文笙和王十三初来乍到,还被他装模作样画好一通指摘,其实老先生平时眼睛到没有长在头顶上,私底下,他对文笙的评价很高。
那天在暖房,他还对江审言说,这两个年轻人是鲜花插在了牛粪上。
当然这话王十三绝不会对文笙讲,他只是偷偷觉着爽:“老家伙,再叫你瞧不起大爷。这就叫你见识见识,鲜花也是会扎手滴……嘿嘿嘿。”
第二天上午,吃过早饭,王十三到后院去陪江老夫人。文笙则携了古琴去向胡老先生讨教。
笔墨纸砚什么的,胡老那里都齐全。
而她抱着的这张琴是年前王十三陪着她买的,当时有狄秋衡付账,这琴不便宜。但在文笙看来,比她原来用过的两张琴都大大不如。
勉强可以一用。
胡老先生一大早正对着一幅梅花图,准备题诗一首。
他站在桌旁,低头看画,一手负在身后,一手捻须沉吟,看样子正细细推敲,胡须不知揪掉了几根。
文笙在门口站了一站。胡老先生瞥眼看到,“咦”了一声:“带了琴来?”
琴棋书画在南崇这边皆是风雅之事,胡老先生能弹几下古琴,仅限于自娱自乐,他知道水平不行,当日胡吹自己诗、画、字三全,将古琴剔除在外。
文笙点一点头。进来将琴放到一旁,道:“打扰胡老先生了。”侧过身去,看了看桌上平铺的梅花图。
文笙只扫了一眼,就知道胡老先生为什么如此踟躇。
松、竹、梅,傲霜斗雪,是谓岁寒三友,文人墨客尤喜为其赋诗作画。
前人珠玉太多,想另行写出佳句就太难了。
便如相传崔灏提过了《黄鹤楼》,大诗人李白再至,也只留下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搁笔亭。
所以她笑了笑。没有作声。
胡老先生本来就没什么灵感,只一味苦吟,文笙一来,更是思绪纷乱。索性将那幅墨迹未干的画挪至一旁,倒出地方。问文笙道:“琴艺如何?大梁那边听说精于此道的高手很多,不过看你年纪轻轻,就是再有天赋,怕也差着几分火候。你等等,我叫他们上壶好茶来,好好听你弹上一曲。”
文笙笑笑,在古琴前面坐下。
“敢问胡老先生,南崇这边,哪位国手琴艺最高?”
胡老先生眼中惊诧之色一闪而没,笑道:“公认的是陈永昌陈老大人,不过他是贵妃的祖父,这里头有多少水分,就不得而知了。反正我是无缘一听,你若想与他比一比,那需得将江大人请来。”
文笙摇了摇头:“晚辈不过好奇一问,君子感怀,兴之所至,抚琴吹箫,与书画一样,晚辈也不敢说每次都弹得好。”
说话间小厮送上茶来,胡老先生打发他出去,伸手去拿茶壶,道:“弹来听听。”
文笙的身体已经好了大半,弹别的或许有碍,但《伐木》却是毫无问题。
这首曲子本身就有滋养精神,令人心旷神怡之效,越是心情苦闷、深陷得失钻营的人,听起来触动越大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