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心理变态(2/3)
大郎如今在书院可有不甚习惯的地方?教书讲的东西可都能听懂?常日里可有好好打拳练腿?功夫可有疏忽?”大半年了,好不容易见着了自家大郎,李大娘竟似不知说些什么是好了。大郎如今已是的年纪,端的是赳赳武夫的模样。却又比之那纯粹的武夫多了好些书卷气息,看了直叫人感叹不知是哪家的好儿郎!大郎听了李大娘啰嗦且无甚头绪的话也不着急,只缓缓条理清晰的答道:“娘娘莫要急,待儿一一道来。如今在书院读书习字也并无甚好表的,不过是日日习字读书亦或是教书教授我等罢了。学的东西也不算难,并无甚么不习惯或是听不懂的地方。习武之事也不敢或忘,日日里都要扎马小半个时辰,时时不敢或忘。阿爷教了的枪法拳术也时有温故,不过无人为我掌眼,我倒是觉得如今是长进了只不知道是否有误罢。”
李大娘本是想要提醒大郎莫要太过好耍,谁知竟得到了这样的回答。不由又在心里担忧这般下去是否压力太大亦或是对身体是否没有好处了。但是却又说不出譬如别太用心读书,练武也莫要过头了之类的话来打击自家大郎的强大的积极性。
大娘思来想去最终也不过勉励了几句诸如不得耽误学习,不过也不得耽误身体罢了。
不过是十岁的孩子,现今已几乎可以算是懂事到让人心酸的地步了。乱世连孩子都不配拥有童年,成熟的超乎人的想象。
时光果不愧是最难以追的东西,李大娘觉得与自家良人分别时候的情景仿佛还在昨日,却是绍兴三年就近在眼前了。
绍兴三年勉强算是少有的平和的一年,除了征战在外的将士并朝廷的邸报之类东西,其余再不见以往那般四处均对国.情与战事议论纷纷。茶馆酒肆里的谈资也变成了秦淮河边上临安城的勾栏瓦肆里哪家的娇娥小唱几可媲美李师师、封宜奴,哪家嘌唱的小娘子美过了玉京娘,又有哪家官员纳了个貌美如花的妾,官家或又盘算在何处建个楼修座殿。
唯独没有关注的便是国事了。或者是李纲的复起叫大家以为皇帝认识到了以往的过错打算痛改前非重用于李纲了,这岂不是天下承平的情况?若是官家能够亲贤臣远小人想来我大宋定然能够战无不胜攻无不取,那小小金人不过是手到擒来罢了。
不得不说宋朝满朝的文人士大夫们皆以抗旨不尊为最高追求,对于皇帝来说在他在小老百姓的心目中的地位比之在士大夫心目中高了不是一点两点。当然,这仅限于皇帝还没有开始抽风的如今。
三月里春,,,光乍现,湖光山色一片温柔和顺的景象,从北地逃亡而来的小民们仿佛也融入了这等明媚的春光之中,全然不见初时的忐忑不安与战战兢兢。朝中传来的关于岳太尉平叛将李宗亮于筠州一事也并未引起关注,只除了日思夜想盼着邸报入家门,直把邸报当做鸿雁一般的李家大娘一类的人物。
李大娘独守家中心里也不是不慌张的,即使知道岳飞的命中被害侩子手乃是秦侩,元凶却是皇帝也丝毫不能叫李大娘安心。反倒是因为自己不能接触到政治方面的东西,两眼一抹黑而随着时间流逝愈发的焦躁不安起来。
叫李大娘尤为担忧的皇帝此时还算是行为与常人毫无二致,不过私底下的手段大家也就不得而知了。此时的皇帝大面上也还是当初那个虽然有自己的小心思,胆小如鼠,但是却还是有所理想稍微有点报复的皇帝。只除了一个人,别人全未能够感受到皇帝身上细微的变化。
这发觉了皇帝变化的人也不是旁人,却是李大娘的老熟人陈翠奴是也。陈翠奴本就十分聪颖,如今也不知是不是受到了吴氏比之于她更为受宠的打击竟仿佛开了窍一般,对皇帝的神态动作表现无不深思细究,这长时间的察言观色之下居然还真就被她看出了点不对劲来。
这皇帝原是最喜爱美人不过了,也不过勉强不算是贪花好色罢了,现今却叫陈翠奴看出了点端倪来。陈翠奴原也是算计自家每月里侍寝的次数只觉得仿佛稍有减少,但是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