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因果报应(1/3)
虽然,这3万华工华侨来自全国各地,但是负责撤侨的官员们却接到来自总理府的密令,要将这批华工安置在东北,地点就在江东六十四屯和海兰泡,以达到永久收复这些地方的目的。
江东六十四屯是中国固有领土,从爱辉县黑河镇对岸的精奇里河口处开始,往南直到孙吴县霍尔莫津屯对岸处为止的一段土地,面积3600平方千米。在清朝与沙俄签订的《瑷珲条约》中,黑龙江北岸划归俄国。但由于江东六十四屯居住大量中国清朝居民,因此在划界时特别将此地归属于中国管理,形成主权与管理权分割的矛盾性历史问题,即主权在俄,管理权在中,埋下历史祸根。
1900年发生义和团运动,清政府无暇兼顾东北情势,俄国遂派兵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惨案和海兰泡惨案,并称庚子俄难。
俄兵将所有被押的中国人赶到黑龙江 边,名曰“渡江”,实际上是将被捕者赶进江中活活淹死。根据记载,当被押送的队伍到达目的地时,手持刺刀的俄兵将人群团团围住,把河岸那边空开,不断地压缩包围圈。军官们手挥战刀,疯狂喊叫:不听命令者立即枪毙!
人群象雪崩一样被压落入黑龙江的浊流中去。有的想拼命拨开人流,钻出罗网;有的践踏着被挤倒的妇女和婴儿,企图逃走。这些人或者被骑兵的马蹄蹶到半空,或者被骑兵的刺刀捅翻在地。随即,俄兵一齐开枪,枪声、怒骂声混成一片,凄惨之情无法形容,简直是一幅地狱景象。当妇女们把她们的孩子抛往岸上,而且乞求至少能搭救她们的孩子时,哥萨克却逮住这些婴儿,挑在他们的刺刀上,并将婴儿们割成碎片经过这场血腥的屠杀,中国人伤重者毙岸,伤轻者死江,未受伤者皆投水溺亡,骸骨漂溢,蔽满江洋。岸上堆积如山的‘尸体’,大都是气息未绝的活人,他们都被一古脑儿地投入江流,水面又浮起一层半死的人筏,翻滚着向东流去。“海兰泡惨案”一直进行到1900年7月21日,共夺去五千余名中国人的生命,只有少数人游到对岸而得以逃生。7月22日,阿穆尔当局宣布海兰泡市内的中国人已被全部肃清了。
阿穆尔当局举行海兰泡大屠杀的同时,另派出军队扑向江东六十四屯,对中国居民举行了多次扫荡。俄兵驱各屯居民聚于一大屋中举火焚烧,大部分被活活烧死。俄兵又沿村发火,毁尽房屋,枪杀居民,仅博尔多屯一地就杀害了上千人。
最后俄军将未及过江者,不分男妇老幼,农夫工匠,负贩商贾及民间各行等业一同逼入江中,通共浮水得生者不过六七十人,其余均被逼溺死江中,浮尸蔽江者数日不绝。至21日,俄军将中国居民的村庄全部捣毁干净,这次江东六十四屯惨案,又夺去了二千余名中国居民的生命。事发十几天后,沉溺在黑龙江底的无数死难者尸体浮上水面,顺流淌去,江面漂浮油层,江水为之奇腥。
要将这三万多中国人安置到江东六十四屯和海兰泡,就需要为他们提供房屋、食物、武器以及其他生活必需品。武器的提供很简单,内地的兵工厂里多的是。可其他这些东西从哪里来?李默涵的对策很简单——从俄国人那里抢。
《瑷珲条约》签订后,沙俄加紧向黑龙江左岸移民,仅一八五八年就移入二千三百五十人,到一八六一年阿穆尔地区居民达一万三千六百二十九人。移民以哥萨克和退役士兵为主,农民很少。例如一八六〇年移入男女农民共五百四十二名,而供“补充哥萨克军队”的人员达三千四百一十一人。农民仅占移民总数的百分之十三点四。可见这一时期的移民主要是保证军事占领的需要。移民们不但不能为驻军提供给养,而且连他们自己的口粮还需要伊尔库茨克的承包商运来。
这种运输远不如就地补给便宜和及时,而江东六十四屯“年产诸粮,富甲全省”,很自然地成为沙俄殖民者们粮食的供应地。法国历史学家雨拉指出:“在这个地区半野蛮的俄国人当中,这些中国人是仅有的文明成分,他们是当地仅有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