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一四三(1/3)
指婚的事让林继善和吴岱栂心有余悸,还不等他们做其他的想法,一道圣旨下来,让两人心惊胆颤,四县的发展还没到可以让两人功成身退的地步,可皇上却让两人把重担卸下,给林继善封了一个户部大臣,主管财政,吴岱栂则被封了一个大臣侍郎,辅佐林继善。听完圣旨之后,两人的心思各异,林继善觉得突来的升迁,里面肯定有什么,在赴任之前,林继善觉得应该听听外公和父亲的意见。吴岱栂的心思变化就多了一些,不知内容之前,吴岱栂担心是不是要旨婚啊,听完之后,吴岱栂也不知该松口气,还是应该恼男男不平等。
收拾行李准备回京,两人要交代的事情很多,不论是工部还是县里办公的衙门,哪怕是在林继善赴任之后,四县没有发生过偷盗之事,更没有命案,但大事小情要交接的事情何等的多。至于当初跟着他们来的李大人,在交接之时,被林继善忽略了,李大人自打闹完辞官之后,就再也没有拿过月例,连分配的工作也变得非常少,甚至没有,工作的桌子也被人占了去,可李大人仍是干得劲劲的,每天都会去衙门,弄得人是哭笑不得,门口的衙役拦着,他就走偏门,总之他就是能进得去,关于这点也着实让人佩服。
临走要交代的事情太多太多,两人不得不一拖再拖,当两人把东西都拖上马车时,已经是半个多月后,回头看了一眼房子,再看看四县发生的变化,虽然没有完成两人刚来时的目标,但也是让四县各村的村民兜里都有钱,至于房子的事,就只能让后来的县令跟进了。
家里的下人早已经把东西收拾好送进了京城文府,留下的也就只是跟在两人身边的小厮,离开四县,林继善和吴岱栂都有一些情绪上的波动,最无忧无虑的大概也就只有小庆丰了。上了马车,两位小厮在前面驾车,拐出巷口,马车便停了下来,小厮忙往马车送了句话,“少爷,夫人,外面有很多百姓。”
“继续走。”车里的林继善手握成拳,四县是开始,说他执政有方,不如说他和吴岱栂配合着发展种植,帮助百姓致富,而外面的村民也着实从中得到了好处。四县的每一个变化里都有吴岱栂的智慧,相比起来,他所做的事情少之又少,且不值得一提,如果吴岱栂不是娣,那么他的成就绝对不会只是从旁协助,握着吴岱栂的手,林继善对歧视越发的痛恨,却无可奈何。“委屈你了。”
吴岱栂对林继善突然冒出的话有些摸不清头脑,不解的看向对方,林继善没有多加解释,马车因为路两边的站满了人,行动起来有些缓慢,到达城门口用了半个时辰,林继善开口问驾车的小厮,路边可还有人。小厮给了个肯定的回答,送行的人一路跟了过来,他们没有出言挽留,应该是知道即便是说挽留的话,车里的人也不会留下,在圣旨大过天的时代,没有人敢抗旨,但是人们的思想中很大程度的自私也让他们不想放两人,不准确的说是林吴氏走,他们甚至觉得有林吴氏在,他们的钱袋绝对是满满的,如果林吴氏走了,把方法也带走了,以后别人也知道怎么种地,那么他们就赚不到钱了。有这样想法的人不是一个二个,吴岱栂要感谢“民斗不过官”的思想,要不然,他的项上人头保不齐会被搬家。
林继善在城门外下了车,向城里的百姓行了大礼后,转身上了马车,让小厮驾车,告别了四县。
赶往京城,没有像离开京城时那么慢,不到半日便进了城,直奔文府。林文良因为督建有功,现在已经是工部的尚书之一,主要负责建设方面的事。朝廷给林文良分了府,只是林文良觉得他们在文府住得挺好的,岳父大人独住,说句不好听的话,人老了还是要有家人在身边的好。想到文老爷子,林文良便想到家中的老母亲,想到林家,不得不长叹口气。对生养自己的母亲,林文良的心情非常复杂,如果母亲不是那样一味的把林家的名号看得那么重……林文良知自己劝服不了母亲,他说得再多,在母亲看来,只要不是为了林家,那么便就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