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六能改革(1)(2/3)
分管领导都表了态,他们即使想发言也都咽了下去。再说,也不知道一把手心中的真实想法。/p领导班子成员都反对,张祥觉得再讨论下去也没有意义。他就说:“关于企业劳动制度改革问题,今天召开的实际上是个务虚会,改革是大势所趋,至于今后怎么改,我们还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进行。”过去开这样的会,最后他都要一二三讲几点意见,这次让他怎么说说什么,他就这样三言两语结束了会议。当然,他的结束语也给局里的干部发出了较为强烈的信号:要改。/p
局里的会议结果令张祥失望,他不由自主的想起了老局长。当时他按照应声的思路去找局长汇报,拟在人事局设立一个事业性质的人才开发中心,打破国家干部身份的科技人员去乡镇企业工作的体制壁垒,人事工资关系在中心,工作在企业。老局长的一句话让他不能忘怀,“到时候企业给不出工资怎么办,科技人员闹起来谁去负责?”这事就这么搁置了。然而在讨论与二二〇厂合作设立空调公司事宜时,又鬼使神差的让他代表局长去开会,他的想法被县委陈书记重视。陈书记的一句话,中心就建立起来了。至今已为乡镇企业引进了三百多名中高级人才,有力的支持了乡镇企业的发展。/p
然而,老局长说的企业“给不出工资”的问题频繁出现,有些企业效益不好,职工工资发不出,自然也就给不了科技人员的工资了。这也正是张祥面临的一个难题,几百名科技人员闹起来,可不是小事。他又从心底赞叹老局长有先见之明。但是,让他心中踏实的是,中心是在县委高度重视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就是出现点问题,也有县委以及陈书记做后盾。/p
这倒让他悟出个道理,改革必须有权力推动。没有上面的明确意见,局里的人很难接受应声的改革思路。他想起了耿会民,劳动人事局是一把手县长分管的呀。不过,应声和耿县长的关系非同一般,为什么应声自己不找呢?是因为上次销售大包干的事耿县长没有帮得上忙?/p
其实张祥并不知道应声的性格,他是不喜欢走上层路线的,销售大包干的事,是因为纪委审查公司销售人员而影响了航天城的项目,情急之下他才找耿会民的。/p
张祥想,不管什么原因,应声不去找,自己找。作为劳动人事局长,找分管领导是情合理分的。/p
“耿县长,有件事向您报告。”/p
“张局长,”会民客气的称下属的官位,作为一把手这样做这是比较少见的,也许是因为会民当县长时间不长,也许是因为知道张祥是陈书记的人?“请坐请坐,有什呢事,请讲。”/p
张祥把昆仑山公司“六能”改革方案娓娓道来,会民听得非常认真仔细,但张祥从会民的脸上看不出一丝表情,根本无法判断他对这件事的看法。张祥就憋着没有表达自己的观点,试探着说:“应声找了我,想让劳动人事局把昆仑山公司作为劳动制度改革的试点单位,您既是一把手又是分管领导,我吃不准就来向您汇报请示了。”/p
“你还没有吃准,就向我汇报,让我怎么表态呢?”耿会民感到应声的思路很好,力度很大,一千多人的企业,他担心应声驾驭不住而摔跤,所以不想向张祥亮明自己的观点。/p
张祥从会民的话中已听出了弦外之音,他马上顺着会民的话做检讨:“是的是的,我们还不曾有主见就匆匆忙忙的来汇报,确实不妥。”/p
“唉,没事儿,你们再考虑考虑。”会民也不让张祥那么难堪。/p
会民这是支持还是不支持?最起码耿县长心中对这项改革不那么着急这是肯定的,不然他也不会让“再考虑考虑”。但是如果劳动人事局拿出了周密的改革方案向他汇报,又会是什么结果呢?张祥是丈二尺和尚摸不着头脑。他觉得耿县长和陈书记低耆不一样,避开陈书记提拔他不说,他更喜欢陈书记的风格。/p
他又想着给陈书记打电话,陈书记肯定会有明确态度的。如果支持最好,倘若不支持,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