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家暴中的女人都在想些什么?(1/2)
春晓在书店工作的日子里一切风平浪静。每天早晨8点钟,她都准时过来开门,做卫生,将收银台和书架子打扫得一尘不染。9点钟,会有客人陆陆续续地进来,买书看书。/p
这一天,春晓在书店里整理书架子,新进的一批书,需要分门别类,放到各个书架子上。一个年轻的女孩进来,问有没有《千山暮雪》这本书。春晓停下手里的活儿,电脑上一查,还剩最后一本。那女孩付完钱后,拿着新买的小说,高兴地走了。/p
偶尔,有几个小学生,过来买《中国上下五千年》、《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春晓一一给他们找到。孩子爱看的书尽量摆放在前面的书架子上,后面的书架子上有成人读物,有言情小说,有散文集,有仙侠小说,有玄幻小说,最里面的架子上摆放的是育儿书籍和心理学书籍。/p
闲暇时,春晓总是阅读心理书籍,她很想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她读过德国心理学家弗里兹?李曼的书,《直面内心的恐惧》。书中对分裂、忧郁、强迫、竭斯底里四大人格进行了分析。读来令人感受颇多。/p
微信上收到一条消息,春晓点开一看,是弟弟发来的。这则消息令春晓惊愕万分,父亲酒后又打了母亲,母亲责怪他打走了女儿,父亲一听,变本加厉地殴打母亲。/p
他不允许家里的任何人指责他犯错。谁都不行。即便他犯了天大的错,也不允许有人指责他。/p
他永远都不认为自己有错,事情一旦发生,永远都是别人的错。他的这种心里其实不难理解,就是一个男人无能,又不想承认自己的无能,于是第一时间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他无法直面自己内心的无能,只好通过殴打家里的女人,才能发泄心中的牢骚。/p
春晓拨通弟弟的电话,询问母亲的情况,弟弟在电话里告诉春晓,母亲被送到医院拍片子,诊断是颅骨轻微骨折。/p
春晓竭斯底里地向弟弟哭诉:"老天为什么不让他死!"/p
弟弟让春晓回家,照顾妈妈。可春晓说她不能回去,父亲殴打妈妈就是为了把春晓逼回去,他是一个掌控欲极强的人。父亲的态度是:我打不到你,还打不到你妈吗?/p
春晓挂了电话,抹干眼泪,微信转给弟弟3000元,自己留2000多做生活费。她让弟弟好好照顾母亲,她找个机会再回去看他和妈妈。/p
三天后,春晓请假悄悄地回了老家。她联系了弟弟,弟弟说在县医院门口接应她。她和弟弟一走进病房,看到躺在病床上的母亲,就忍不住放声大哭。弟弟安慰姐姐不要哭,这里是医院,不能太吵闹。/p
母亲躺在病床上听到动静,微微睁开眼睛,见是春晓回来看她了,眼泪顺着眼角滑落下来。春晓镇定情绪,她劝母亲和他离婚,可母亲不作声,春晓知道她还不是不想离。她忍不住大声说:"他把你打成这个样子,你还对他有什么盼头?你被他打了二十几年,还不够吗?这次是颅骨轻微骨折,下次呢?是不是非等到他把你打死了,你才醒悟!"旁边病床上的病人都看着这对母子三人,他们听到春晓的话,更加同情这个可怜的女人了。/p
是啊,母亲就是一个需要别人同情的女人。你越同情她,她越觉得自己受的苦值得。她觉得,她这么可怜,受了这么多苦,别人都同情她,说明她是一个善良的女人。/p
母亲是六十年代生人,那个时代的女人都觉得女人要贤惠,要无怨无悔地保持家务,即便这个男人打你你也只能认命。如果你离婚,不顾孩子不顾家,别人就会讥笑你、唾骂你,离婚更是一件丑事。如果离了婚,日子会过得更惨,二婚的女人不会被珍惜,会遭到更大的伤害。况且,她要是离了婚,失去了住所和经济来源,日子会过得更差。/p
这就是那个时代,遭受家暴又不愿离婚的女人的内心真实独白。说为了孩子那都是假话,你不离婚,孩子在这样鸡飞狗跳的家庭里,只会受到更大的伤害,成绩也会一落千丈。/p
说到底,这些女人对自己极其缺乏自信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