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王羲之南下借粮(1/3)
第460章王羲之南下借粮/p
王羲之作为土生土长的北方人,他习惯了干燥的气候,突然来了这阴雨连绵的南方当真有些不适应。好在身上的羊毛大氅很是保暖,否则这南方的倒春寒非得让他吃尽苦头。/p
这次奉了皇命来了南边让王羲之心里感慨万千,谁能想到五年前的一场兵变竟然让一个偌大的帝国一分为二,昔日同朝为官的那些袍泽突然就变成了敌国的将领。/p
透过船窗看向烟波浩渺的江水,王羲之不禁想起上一次来金陵已经是十一年前的事情了。虽然时间有些久远,但当时发生的一切如今想来依旧恍如昨日。他还清晰的记得袁烜第一次见到那个惊才绝艳的袁烜,现在想来那当真是智多近乎妖,正是应了那句“天欲乱,必出妖孽!”如今天下乱局已定,导火索可不就是那个妖孽吗!/p
一想起袁烜,王羲之就不得不记得那场杀红了玄武湖的大战,记起郭璞神乎其神的占卜之术。当然记忆中最深刻的是他最宠爱的次之王凝之被袁烜用计所杀,而等他王氏发现这一切的时候袁烜气候已成,他王氏也只能谋求利益而已。一念及此王羲之的拳头就捏的发白,可最终也只能无奈的张开,他知道儿子的那个仇永远都没有机会再报了,当年不行,如今更加不可能了。/p
“大人,船就要靠岸了!”/p
侍卫的禀告声把王羲之的思绪从回忆中拉回现实,抬眼望去,浓雾中不远处人影绰绰,但依稀可见有迎接所用的仪仗旗,就是不知道来迎接自己的是什么人。/p
“前方船上可是王世兄?”/p
王羲之听到声音就知道迎接自己的是什么人了,当下也出了船舱站到船头张望。/p
“可是安石吾弟来了?”/p
岸上传来爽朗的笑声,显然是听到老友声音的谢安也激动了。很快船靠了岸,王羲之和谢安这两个当代最大的两个世家门阀家主时隔五年终于再次见面了。/p
不管是虚情还是假意,也不管是真情还是实意,这两人就在这长江边上抱头痛哭了一番,做足了兄弟情深的样子,凭借他二人在文坛的地位,想来用不了半个月这一幕就能被传扬到华夏各地。/p
因为都是武将职衔在身,所以谢安亲自牵着王羲之的手扶上马,然后两人在侍卫和仪仗的陪同下向着南魏皇宫而去!/p
金陵本就是大魏在南方最重要的城市,本是作为陪都来建的,宫殿也是不缺,很自然的就成了南魏的都城。/p
南魏的开国皇帝是个今年才五岁的小娃娃曹勉,年号“承德”,意为继承曹穆“天德”正统之意。江南士族认同曹穆的临终遗诏,所以也承认曹勉的正统身份。不过因为承德皇帝曹勉年龄太小,所以由他的母亲前清流公主刘晗珊垂帘听政,刘晗珊的封号也从清流公主变成了“清流圣后”。/p
除了圣后垂帘听政之外,南魏还有三名顾命大臣,分别是齐垠、夏乔和金陵本地的官员代表张文君。张文君是金陵本地人,要说起来他的仕途也算是奇葩,勤勤勉勉好不容易坐上了吏部尚书的位置,可不等他大展宏图报效曹穆,结果他远在金陵的老父病逝了,作为孝子他只能挂职回乡丁忧,可等他三年丁忧期满的前几个月,他的母亲又跟着病逝了。没办法,张文君只能继续在家丁忧,这一来一回就是六年光阴。等到终于期满等待朝廷招用的时候,先帝曹穆驾崩了,张文君的老家金陵成了南魏的都城,他也莫名其妙的成了南魏的中书令,而且还是顾命大臣,只不过下令征召的成了承德皇帝和清流圣后。/p
对于张文君来说,能在家乡父老面前执掌一朝中书,这份荣耀他如何能拒绝,再说南方士族都认可承德皇帝的身份,虽然知道圣后是看重他金陵士族的身份,但这也不影响张文君的忠君报国之心。/p
就这样凭借张文君为首的南方士族治理政务,又有齐垠和夏乔两元大将整顿军务,南魏朝廷终于稳定下来,而且在谢氏和刘氏以及清流宫庞大的人脉和财力的支持下迅速的发展起来。当然这其中山门出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