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开衙建府(1/2)
见李世民似乎很满意自己的分析,李承乾心中兴奋起来。/p
看这情形,自己出宫的希望,是越来越大了。/p
他心中偷笑,自己分析的这些东西,多半是与马周对饮畅谈时,马周的说辞。/p
马周多年在各地游学,见多识广,自然对世家的能耐很清楚。/p
当然,两人也曾就这一现状,交流了各自的看法。他们根据世家强势的原因,讨论出几点计策。/p
将酒杯端起,李承乾又吞了半杯烈酒。/p
烈酒入喉,当时豪气横生。/p
他擦了擦嘴,继续道:“田地问题,随着我大唐各地都开始投产新型粮食,会慢慢消弥,只要田地的重要性降低,那些荒地也能种出养活全家的粮食,百姓们便不会再甘愿承担剥削,而选择为世家卖命种地。世家们所握有的大量粮食,在粮食丰产时,也会变得毫无意义。”/p
“至于教育问题,儿臣的纸张与书本,不正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吗?”/p
说到这里,李承乾又顿了顿,岔开话题道:“父皇,儿臣觉得,各地也该兴办工坊,营造书本纸张。全国的纸张需求极大,只靠长安一处造纸工坊,产量远远不够。”/p
李世民思虑片刻,点头道:“这一点,朕早已想过。只是……造纸的技术……”/p
他又摇头一笑:“罢了,这事全权交由你来处置,长安城的造纸坊,想来也有些收入,你可用来在各地扩建工坊,若是短缺了工匠,朕可发文让地方官府替你张罗。往后纸张书本的收入 ,全数由你掌控。”/p
“哦?”李承乾心中一喜,他原本只是想建议李世民,将造纸工坊推广至全国,没想到李世民竟将这一行当全都交到他手上了。/p
虽说现在这两大工坊的收入并不算高,但苍蝇再小也是肉。全大唐那么多地方,积攒起来,也是笔不小的收入。/p
况且,这两大工坊,决定了读书人的命运。掌握了工坊,便能获得读书人的支持。/p
他喜出望外,立时接着先前的话头,继续指出针对世家的计策:“世家对科举取仕一途,多有掌控。儿臣建议,对科举制度,进行一定的改革。”/p
“改革科举?这……怕是难度不小吧……”李世民皱着眉道,“仕子们多年苦读,就是为了考举入仕,贸然改变科举规矩,怕会引起读书人的反感。”/p
李承乾点头:“的确会暂时影响部分人,但这是个长期计划,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我们可以一步一步来。”/p
他接着道:“例如科举舞弊现象严重,我们可以狠抓考场风纪,对试卷进行封名处理,防止世家大族花钱买通审卷官员。”/p
“又比如,取消保举制度,读书人考科举,不再需要世家大族的举荐,改为由地方乡试鳞选。”/p
李世民听完点点头:“这些倒是能一步一步改革,一旦得成,往后世家便无法染指官员选拔。”/p
李承乾接着提出第三个建议:“世家大族,在寻常百姓之中,声望极高。咱们可以试着修订一本《氏族志》,降低传统世家的地位,打破门第阶级差距。”/p
“氏族志?”/p
李世民一时没听明白。/p
“这本《氏族志》,目的是改变百姓心目中,五姓七望高人一等的印象,将他们打回凡俗。”/p
“哦?”李世民又沉吟片刻,再抬起头时,脸上已挂了笑容:“这倒是个好法子,此书修订刊印后,朕定会下发全国,强令各地推广开来。这样一来,五姓七望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定会大降。”/p
听完这些,李世民不断回味,他不禁好奇,李承乾是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想出这么多解决办法来的。/p
这些条陈清晰明了,每一条,都是针对世家当前的强势点,予以精准打击。/p
虽不敢保证定能收到奇效,一举将世家门阀打入凡尘。但长久坚持下去,定能减弱世家的影响力,慢慢消弥其力量。/p
不对,这决不可能是临时想出的决策,而是经过长久思虑的结果。/p
再看了看李承乾,看他一脸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