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说干就干(2/2)
关键的是,他们也看好自己组织人手一送一收,也有提成。如果量大,收入不会低于他们的工资。/p基本达成共识,首要的是发展经济,发展适合在家留守老人家干的工艺品加工,或者村里提供些公益性的保洁看护工作,也能让他们多少有些收入。/p
然后,再谈集中供养,也就简单了。他们手里有些钱,吃喝上有食堂,日子过得也就不那么苦哈哈的了。/p
集中供养点上,无非是加些床铺,建两个适合老年人用的浴室和洗衣房什么的,一切都就解决了。初级阶段这样,发展好了,还可以专门建设集中供养点,凡是缺人照料的老年人,都可以入住,自负一部分,集体补贴一块,就成了。/p
有钱好办事。村支书们的脑袋活络起来,互相商议搞些什么致富项目。/p
一个村靠河流,有一大片砂性土地,计划着种植蔬菜,还想请郑畏给协调些种子和种植技术和销路的问题。/p
郑畏一口承诺下来,直接把七老岭蔬菜管理办公室负责人的电话公开各位村支书,让他们联系他就行。/p
他安排七老岭蔬菜管理办公室上门服务,送种子,收蔬菜,提供技术指导。/p
重点指出,帮他们种植,就是扩大自己的种植规模,这点必须明确。/p
郑克爽最后讲话,他肯定了座谈会的成效,又向村支书们传达了一条振奋人心的上级精神。/p
临港开发区成立后,要探索实行社区化管理服务,工作突出、能力强、符合条件的村支书可以招考到社区或者开发区管委会工作,身份转为国家公务员,甚至担任社区副书记、书记。/p
重大的利好信息,把村支书们给鼓动得喜不自禁,纷纷磨掌擦拳,想着大干一场。/p
郑克爽紧接着提议,各村的计划报上来,他向市里争取些补贴,尽快在张家楼把集中供养与自食其力结合起来。/p
临港开发区筹委会第一个现场会,就是扶贫工作现场会,就以张家楼乡和林桃镇为两个典型,然后在面上推广开来。/p
会后,韩永三没有急着走,找到郑畏说话。/p
“何清荷那里放的活,快干得差不多了。我还回原公司争取了部分工艺品加工活,就是薄些,怕其他村里有意见。”/p
郑畏听说后,“不怕,跟他们解释清楚,等何清荷再拿到订单时,多放给他们些就是。再就是你干过这行,广开门路,不愁没有活干。”/p
韩永三得到郑畏的认可,高兴地走了。/p
郑畏从楼上看到,韩永三刚出办公楼,就被五六个村支书给围住了。/p
这是争取加工活来了,那个劲头,没有干不成的事情。/p
郑克爽还在会议室里,整理着自己的笔记本记录的内容。/p
每次会后,特别这种座谈会后,他都是重新梳理一遍,把其中最有用的东西提练出来,列成提纲,再记在自己的另一本笔记本上。/p
“上年纪了,不快整理一下,就会遗忘掉。基层最富创造力,群众的智慧,有无穷的力量。这举一反三式的座谈会,以后要常开啊。”/p
他摘下老花镜,喝了一口茶水,跟郑畏聊了起来。/p
“我们就住在张家楼乡里,待上两天,转转看看,帮着他们解决些实际困难。刚才,我跟市财政说了,下周一就给你们九家涧生态开发园区拨款五百万元,专门用于扶持这些村里建设敬老院。动作要快,必须有开发区速度才行。这可是高市长特批的。”/p
郑克爽副市长说到高市长,又认真看了一眼郑畏,没见他动声色。/p
接着,他又冒出一句让郑畏感到意外的话。/p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