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与众不同(1/2)
“啊???父亲——我不同意——”/p
文穆青心说,这是什么啊?胡府的小姐他偶尔见过几次,虽然人貌美如花,但压根他就没有迎娶的心思。/p
一听儿子又是如此,文谨明气得面上青白不定,最后干脆拂袖而去。/p
文穆青这才想起正事,急匆匆追上父亲的脚步,“父亲,孩儿跟那位贤弟多聊一会是因为一事——父亲,您猜方才我遇上谁了?”/p
听完文穆青的话,文谨明神色凝重起来,“这么说冯太监的消息是可靠的了?皇上已然来到应天府,这得赶紧告知知府大人.......”/p
随后又嘱咐文穆青,“那些读书人成天不思进取,拿我文府说事,不知道哪句话被人听了去编排给我文府带来祸患。如今朝中首辅张大人病重,几位辅政大臣也都年老,那些碎嘴的大臣总想弹劾我们文家,只恨不能我们和戚家的下场一样。好在皇上虽然年轻,可这些年深入民间,不是那么容易被他们糊弄的。咱们一定要谨言慎行,和那些民间的读书人少来往......”/p
听明白了吧?少和那些个空有嘴上功夫的读书人尤其那个俊俏读书男人来往!/p
“还有,胡大人说过,若你不愿在应天府内谋个差使,他将推荐你去京城礼部,我看行.......”/p
去京城?快拉倒吧!/p
“父亲,我哪儿也不去!我觉得平日在崇正书院写写画画挺好!”/p
应天府里,一早知府刘大人就起来了。/p
洗漱完后趁着凉快练了会剑,便匆匆走向府衙办公的地方,进行本次考试的收尾工作。/p
应天府下辖八县,十多个政治机构,人口达120万,系本朝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这每天多少事,忙得他如陀螺般,偏偏皇上又别出心裁让应天府招贤纳才。/p
秋闱眼看要到,提前折腾这一回也不知道皇上为何有此心思。/p
翻阅着呈上来的中榜考生那形形色色的文章,他微微皱起眉头。/p
这次考试虽然有题目,但基本可以理解为自拟,考生可以从各角度来论述,这种考法还真是从未有过,但也看得出皇上是想让读书人不拘泥于之前的书本,更多来自由发挥,明眼人也能体会到皇上的意思,想听听读书人真正内心所想。/p
应天府官员对应试者的卷子进行集体评判,因论述侧重点不一,各官员争论比较大的只能放弃,从中选择一些意见统一的择优发榜。/p
如今丙等中榜的已经发下去了,再就是乙等和甲等的了。/p
由于评判意见分歧较大,都集中到刘知府这里让他定夺,他因此要更加慎重才对。/p
看了几篇之后,刘知府不觉暗暗赞叹,有思想有深度的好文章真的不少,读来也是令人耳目一新,水平甚至超越先前的举人、堪比进士。/p
正读到兴头处,听到属下来报,说有人来访。/p
刘知府不以为意,这么早谁会来,少不了又是家里有考生来打探消息连带说情暗示的。/p
他不悦道,“没看见本府正在忙于看卷吗?不见!”/p
不一会,属下又回来了,一脸为难,“大人,来人让我给您递上这个。”/p
刘知府抬头,接过折扇打开,先是愣了一下,随后扔下笔,一边忙不迭整装出门一边斥道,“没眼力的东西,方才怎么不提醒本府?”/p
朝中传言皇上多日未上朝,原来是到这里微服私访来了。/p
皇上来得突然,也不知道出来几日了,在应天府呆了多久,是为何事而来,一路上都看到了听到了什么......./p
刘知府匆匆接驾路上,心思可谓百转千回。/p
当今皇上自十岁登基以来,由李太后和张居正等首辅大人辅政,皇上时不时地出宫体察民情。/p
刘知府心想,自打他上任以来,应天府按照朝廷要求,整顿吏治,对各级官吏进行考察,征粮征税,也未出过纰漏,且民生安定,日渐繁荣,这些应该是有目共睹的......./p
这么一想,稍稍安心了些。/p
只一桩,据说这次民间海选能人志士的考试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