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蚕盐(3/4)
p>两宫听政,只是权宜之计,是天子年幼,不能理政时的‘权变’。
现在,既然天子已经能够处理国事,除授官员了。
你们这些宰执,不赶紧去御前表忠,归政于天子。
你们想做什么?
他们才懒得管什么天子年幼,不可操劳,免伤御体这种事情。
反正,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赵煦听完,笑了笑,他自是知道,这是两位宰相在暗示他——官家,您想要做什么就直说吧!
别玩我们了!
赵煦假意沉吟片刻后,就开始道:“国家大事自有两宫慈圣处断……朕恭依之便可……”
“不过,两位相公既入了宫,朕倒还真有些小事,想和两位相公商议一下……”
韩绛和吕公著顿时吁出一口气,齐齐道:“臣等恭听德音。”
但,他们同时在心中祈祷着:“但愿只是小事。”
上次,为弹压御史台和太学的太学生们。
他们可是舍了老脸出去,将自己几十年来积累起来的名望都赌了上去。
这才好不容易,让乌鸦们闭嘴,也让太学里的那些老学究们半信半疑的相信了他们,选择出面去说服那些焦躁的太学生,告诉他们——这是一盘大棋,利国利民,诸生可稍等数月,以观其效。
同时,还用上了强硬手段——若有妄议国事,败坏大局者,革除太学学籍,发回原籍。
这才勉强压了下去。
但,这种事情可一不可二。
至少在上次的承诺兑现前,御史台的乌鸦们还有太学里的那些老学究们,很难再相信他们了。
赵煦微笑着看着两位惴惴不安的宰相。
“是这样的……”
“朕前些时日,接到了通见司送来的有司奏疏……”
“户部上奏,乞罢‘蚕盐’……”
两位宰相一听这个事情,顿时就把心提到了嗓子眼。
因为,这个蚕盐,可是大问题!
“朕看了奏疏不太懂什么是蚕盐,就命人去户部、都堂还有崇文院,找来了历代有关蚕盐的议论和故事……”
“这才稍稍明白了一些。”
说着,赵煦就站起身来。
“祖宗德政,今日怎败坏成这个样子了?”他自言自语的说着。
韩绛也好,吕公著也罢,听完了都是立刻起身,将头上的幞头摘下来,放到椅子上,伏地谢罪:“臣等死罪!”
“乞陛下降罪!”
赵煦听着,摆摆手道:“朕没有追究的意思……”
“两位相公在此事也没有责任,就不必请罪了……”
“朕知道的,蚕盐乃是积弊,非是一朝一夕……”
蚕盐,最早可以追溯到后唐时期,是后唐朝廷推出的一项针对非产盐区的贫困百姓的福利政策。
在五代时期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因为这个政策,解决了那些不在产盐区的农民吃盐的问题。
其大体运行方式是——每年春二月,非产盐区的农户,可以向官府申请购买廉价食盐,等到夏季再用蚕丝织成的绢布,抵充盐钱。
这就是蚕盐名称的来历。
它通过官府向贫困农户,进行食盐定点配额销售的方法,让那些吃不起盐的农民,也能吃到食盐。
同时,蚕盐的价格很亲民——制度,一斤蚕盐,只需要缴纳价值百钱的绢布就可以了,这甚至比私盐的价钱还低!
最重要的是——蚕盐还可以给农民提供一种紧急金融救助。
盐,我们都知道,是可以卖钱的硬通货。
而官府配属的廉价蚕盐,农民申请到以后,是不需要马上给钱的,可以等到六月份蚕丝织成了绢布后,用绢布抵充。
这样,农民就可以变卖其中一部分食盐,换来资金,渡过青黄不接的岁月。
在争霸天下的时候,为了争取民心。
蚕盐制度,一直被有力的推行着。
大宋立国后也同样继承了这个福利政策,用来安定民心。
然而……
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随着,地方官府财政破产。
蚕盐就不可避免的被人盯上了。
先是改变
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