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事了(2/4)
所有的事情都是罗网的人自作主张,他这个小朋友完全被蒙蔽了。别管其他人信不信,有了这个借口,就可以让他金身不污,纯洁如玉!
有些事情可以做,但不能说,有些事情可以说,但不能做,这里面学问很深,一般人把握不住。
……
半个月的时间悄然而逝,在秦国阴阳结合,明暗交杂的手段下,魏无忌要当魏王,更适合当魏王,魏王圉无能,该退位让贤等等流言在七国中广泛传播。
可以说七国的天下中,除了面朝黄土背朝天,勤勤恳恳的农民伯伯外,其他消息稍微灵通一点的人都听说了。
甚至在魏国的农民伯伯也有大半听说了此事,其他各阶层的人更是无人不知道,无人不晓。
如此大范围的流言,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有势力在暗中推波助澜,秦国自然是第一怀疑对象。
实际上除了秦国在全力推波助澜,跟魏无忌不对付的势力也在顺水推舟的出力,没有一个人可以让所有人喜欢,魏无忌也不例外,在魏国就有不少魏无忌的政敌。
无它,肉食者鄙,由于魏无忌的所作所为损伤到了他们的利益,为了自己的利益,权贵官员们才不管魏无忌下了台会如何……
死了更好,这样他们的利益就可以拿回来了。
面对如此危局,魏无忌自然不可能无动于衷,立即开始应对。
魏无忌一方面调动自身势力和人脉去清查流言,压制流言,一方面去见魏王圉自陈,分析流言背后的阴谋,表忠心,打感情牌等等,可以说使劲了浑身解数。
然而流言的可怕之处在于流言一旦产生,不管你做正面还是反面应对,推动流言的势力都有策略让你有苦说不出。
魏无忌处理流言的方法被解读为做贼心虚,所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你不心虚那么竭尽全力的打击干嘛?
如果魏无忌不管,又可以解读为默认,不敢正面回应。
反正怎么样都有话说,何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这就是了!
处理流言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一个更劲爆的流言给覆盖了,不过魏无忌没有领悟到。
流言再怎么样厉害,最关键的还是要看魏王圉怎么想,否则都是无用功。
魏王圉并不傻,也瞧出了不对劲,但面对让魏国甚至天下都“只知魏国有魏无忌而不知魏王”的魏无忌,压力真是的山大。
这种情况,就算是很多明君都很难忍住不动手,区别只在于处理到什么程度……
魏王圉心有疑虑,拿不定主意,于是便开始在私底下请教身边的内侍和大臣。
内侍收了秦国的贿赂,吐出的话虽然隐晦,但却是暗示魏圉为了自身和子孙的王位,要把魏无忌的官职给削了。
收了贿赂的官员比起内侍的脑子好用不少,直接采取捧杀的方法,极力给魏无忌说好话。
这里面有罗网的影子,之所以不让内侍采用捧杀的方法,而是站在魏王那一边,是为了让那些内侍更得魏王圉信任,这对于秦国有好处。
阉人嘛,yù_wàng少了一大项,家国观念极其淡薄,文化水平也极其有限,有奶便是娘,收买起来比起大臣容易太多了。
魏无忌身边的人脉和对魏无忌有好感的权贵官员自然是为魏无忌说好话的。
魏王一看,浑身汗毛倒竖,脊背发凉,彻底惊了!
豁,整个朝堂基本上除了他的心腹朝臣,大部分朝臣都在为他这个弟弟说话,甚至个别心腹也在帮忙说话。
看来“只知魏国有魏无忌而不知有魏王”的流言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实实在在的。
再让他这个弟弟待在朝堂,发展下去,说不准哪一天眼一睁,他就成废王了。
于是,没过两天,魏王圉就找了一个借口把魏无忌在朝堂的实职给了其他人,而且连增加封邑,赏赐财帛,赐予虚衔等表面功夫都不做了。
魏无忌死里逃生后马不停蹄的带着五国联军跟秦军大战,功成之后竟然什么都没有捞到,本来捞到的全部丢了,还被骂了一顿,要闭门思过。
尽管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