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8 望远镜里看大明(2/3)
来凑什么热闹?很快,所有人便明白了。
因为那些大明西洋商号的掌柜带着那些推车的店小二左右一分,在贡院大门外排开之后,便纷纷在马车上竖起了牌子。
牌子上还都用斗大的字写着:出售望远镜,两里左右能看得一清二楚的望远镜,十两银子一个,仅限考生购买,数量有限,欲购从速。
那牌子刚竖起了,一众考生便炸锅了。
他们当然知道望远镜是什么东西,甚至,有些考生还借别人的望远镜玩过。
不过,考生里面基本没人买得起。
因为那东西太贵了。
欧陆蛮夷带过来的望远镜最少也要几百两银子一个。
而大明产的望远镜一直都只提供给明军将领使用,民间根本就买不到。
至于原因,其实很简单。
原本大明工部做出来的望远镜本就不多,而且还都是那种高精度的,视距有五里甚至十里的。
这种望远镜,泰昌自然不可能会卖出去,要是辗转到敌人手里,那不给自己找麻烦吗?
不过,出售望远镜的想法他倒是早就有了,甚至,在京城贡院翻新之前就有了。
毕竟,这东西只要能量产,那就是暴利。
望远镜的成本能有多少钱呢?
玻璃实现量产之后压根就不值钱,两块镜片基本上只需算加工费就行了。
那两个镶嵌玻璃镜片的圆筒倒是值点钱,因为那都是铜皮制成的。
不过,这铜皮制成的圆筒完全可以做出模具来,用蒸汽机车压制。
这样一来,加工费又可以忽略不计了,只要算铜皮本身的成本就行了。
也就是说,只要望远镜能够实现量产,镜片也能用蒸汽机床加工出来,那一个望远镜的成本也就在那几两铜皮上,就算加上蒸汽机床的能耗和人工总共也不到一两银子。
而这年头可供娱乐的东西本就不多,只要望远镜的售价不是太高,根本就不愁销量。
问题就是得实现量产。
泰昌当初的构想就是设计出能磨镜片的蒸汽机床来,量产出来的望远镜视距能比欧陆各国的望远镜远那么一点就行了。
这个精度还不是最大的问题,大明既然连视距五里以上的望远镜都能做出来,视距两里左右的望远镜自然不会有什么精度的问题。
望远镜之所以一直不能量产,主要还是玻璃的材质和加工工艺的问题。
普通的玻璃和水晶并不一样,从材质上来说普通玻璃比水晶更容易碎,更容易开裂。
这样的普通玻璃其实不适合做望远镜的镜片,加工起来很容易形成毛刺和裂缝。
而且,普通玻璃加工成型之后抛光难度也要比水晶大得多。
这些问题工部一开始并没有足够的认知,他们的改进方向也不对。
他们一直认为是抛光粉的问题,所以一直在让老匠户们试用各种各样的抛光粉。
其实,材质才是最主要的问题。
他们一直以为玻璃只有一种,所以根本就没有想着添加各种材料,试制不同的玻璃。
结果自然效果不佳,几年了,量产的问题还没有解决。
直到前些天泰昌提出了材料研究的问题和各种合金的构想,他们才意识到,玻璃可能也不止一种。
他们添加了各种不同的配料一通试,还真烧制出一种特别适合加工成望远镜镜片的玻璃。
这种玻璃完全可以用机器加工,基本上不会产生什么毛刺,也不会开裂。
这一下就不得了,原本只能通过老匠户慢慢磨出来的望远镜镜片一旦能用蒸汽机床加工,那生产效率瞬间便提高了上百倍。
原本工部集合了一堆经验丰富的老匠户,一天也才能做出几个高精度望远镜来。
现在却只需几个老匠户开动机床加工,一天做出几百个望远镜都不是问题。
当然,这种望远镜的精度还不能做到太高,视距也不能达到五里以上。
玻璃的材质虽然改进了,真正的高精度望远镜还只有经验丰富的老匠户通过蒸汽机床的辅助才能做出来。
不过,有这样的进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