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八章 西部历险(2/3)
好的关系。唐高宗封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后又晋封为宾王。松赞干布奠定了吐蕃与唐朝二百余年频繁往来的甥舅亲谊。公元710年,唐金城公主嫁吐蕃王赤德祖赞。公元821年,吐蕃王赤热巴巾三次派员到长安请求会盟。唐穆宗命宰相等官员与吐蕃会盟官员在长安西郊举行了隆重的会盟仪式。次年,唐蕃官员会盟于拉萨东郊。此次会盟是在唐长庆元年(822年)和二年(823年),史称长庆会盟。会盟双方重申了历史上和同为一家的甥舅亲谊,商议今后社稷如一。记载这次会盟内容的石刻唐蕃会盟碑共有三块,其中一块立于拉萨大昭寺前。元朝年间。西藏宗教领袖萨迦?班智达与蒙元代表阔瑞在武威白塔举行了历史上著名的“凉州会谈”,从此决定了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治理下的一个行政区域,也标志着西藏正式纳入华夏版图。
华夏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自十三世纪中叶西藏地区正式归入元朝版图后,华夏虽然经历了几代王朝的兴替,多次更换中央政权,但西藏一直处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
十三世纪初,蒙古族领袖成吉思汗在华夏北部建立蒙古汗国。1247年,藏传佛教萨迦派高僧班智达?贡嘎坚赞同蒙古汗国皇子阔端在凉州(今甘肃武威)议定了西藏诸部归顺蒙古汗国和接受所规定的地方行政制度的内容;萨迦地方政权建立。1271年,蒙古汗政权定国号为元,并于1279年统一全华夏,建立了统一的中央政权,西藏成为华夏元朝中央政府直接治理下的一个行政区域。1260年,元朝皇帝忽必烈(1215-1294年)即蒙古汗王位后,封贡嘎坚赞的侄子、萨迦派法王八思巴为国师。1268年、1287年和1334年,元朝中央曾三次派官员在西藏清查户口,还在西藏地区设立了15个驿站,联成通往大都(今北京)的交通线,推行并确立了西藏地方的乌拉(意为徭役、差役)制度。
1368年明朝建立,明朝政府承袭元朝治理西藏的体制,实行因俗以治,多封众建的政策,使西藏与中央政权的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加强。这时,dá_lài喇嘛等两大活佛系统所属的格鲁派兴起,三世dá_lài喇嘛索南嘉措向明廷入贡,获得明朝中央封赐的朵儿只唱名号。明朝政府先后设置乌思藏、朵甘两个卫指挥使司和俄力思军民元帅府,分别管理前后藏、昌都和阿里地区的军政事务。
清朝取代了明朝,对西藏的治理更加严密,使中央政府在西藏行使主权管辖的施政进一步制度化、法律化。1652年,五世dá_lài进京。1653年,顺治皇帝颁赐金册、金印,敕封五世dá_lài,正式确定了dá_lài喇嘛的封号。1713年,康熙皇帝册封五世罗桑益西为额尔德尼,正式确定了喇嘛的名号。1727年,清朝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监督西藏地方行政。1793年,清朝政府颁布了著名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共二十九条,成为此后一百余年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的规范。
特别是清朝,西藏同华夏祖国的关系进一步加强,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也得到了发展。1791年,清朝政府派大军进藏,同西藏人民并肩战斗,抵御外夷入侵,维护了华夏的统一。接着清朝政府还同西藏地方当局议定了西藏地方政府的组织及政治、财政、金融、军事、外交、宗教等各方面的制度,奏请清朝中央审定批准,正式颁行,并设置驻藏大臣,代表清廷督办西藏事务,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
到了近代,帝国主义势力侵入了华夏,同时也侵入了西藏地区。在华夏的大力控制下,不断粉碎了帝国主义及其亲帝分子进行的种种分裂活动,维护了华夏的统一。
1911年,华夏爆发辛亥革命,建立了合汉、满、蒙、回、藏等民族为一体的共和国--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一如元、明、清三朝,实行对西藏地方的治理。
熊德佩沿途见到了不少的雪域高原风光。那成群的牛羊,漫山遍野的青稞,还有那浓浓的奶茶和青稞酒,都使熊大记者陶醉了。他拍下了几十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