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睹舰下水思技术(2/3)
于破交战的特性,使得中国战舰无需面对火力强大的日本战舰,因而,对于中弹毁伤的考虑就放在了次要的地位。虽说“大西洋舰艏”适应中国海军的当前需要,但是相比于德国,中国却没有自诩冶金工业和重工业的一流,虽说握有德国二战的技术资料和开发数据,选择大西洋舰艏也就不难理解,但选择“大西洋舰艏”对连云港的冶金工业和重工业而言,依然是个极大的挑战。
最终的结果是,在建造新的舰艏部分时,其耗时甚至超舷侧的防鱼雷带耗时,可在另一面,对于“大项目推进工业技术提升的效果,李子诚从来就不曾怀疑过,正如当在修复两舰时,有人提出可以向美国购买装甲钢以及炮坯,而且伯利恒钢铁公司也乐意向鹰游门船厂提供装甲钢、炮坯,但最终这个提议还是被李子诚否决了,理由很简单—买不如造。
中国人向来有一个毛病,但凡能买到的,就绝不用心研究,只有买不到的东西才会用心研究,这一点,在中国和日本这两个东亚国家的工业化道路上对比极为明显,鸦片战争以后,满清的洋务运动经历了长期而缓慢地认知和理解西方科技的过程。在半个世纪排斥西方文明和崇洋媚外的两种茫然模糊认识中,孤陋寡闻的满清,最终输给了在相同起跑线上的日本小国。
十九世纪中叶以来,清国从抗击外来侵略的失败中看到了东西方战争文化的差距。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认识到,蒸汽动力和火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正在推动近代战争方式的变化。战争已经从兵卒面对面的冷兵器格斗,转化成远距离热武器的对抗。清国人对洋枪、洋炮、洋舰船的热情急剧上升,国家投入大量银两购买先进的武器装备。在进口武器的同时,政府也在各地兴建兵器制造厂,计划通过全面仿造外国枪炮军械,实现增强清军战斗力的目的。清日战争爆发前·清国已经拥有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天津机器制造局、金陵机器制造局、湖北枪炮厂、四川机器局、山东机器局、吉林机器局、广东制造枪弹厂以及福州船政局、黄浦船坞、大沽船坞、旅顺船坞等军工企业。
在洋务运动风潮中,清国政府无统筹、无计划地盲目引进,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各地总督管辖的陆军,通过多种渠道从欧美各国购买西式武器·由于缺少章法、各自为政,以致购入枪炮的国别、种类、规格繁多且新旧混杂,造成清军中普遍存在枪械种类繁多、弹药各异、操作复杂的状况,给战斗作业、弹药补给、枪械维修带来极大困难。各兵工厂仿造生产的枪炮器械更是五花八门且工艺不达标,许多枪炮无法安全射击,自制的弹丸即使可以发射却缺少精度。工厂生产效率低下、进度缓慢,仿造的枪支尚未定型投入使用·国际上又出现性能更好、价格适宜的新枪械。汽船仿造的情形也大体类似,自制的数艘舰船成本高昂、速度缓慢,燃料消耗过大。
满清和日本在接受西方军事技术的观点上,采取了不同的立场和态度。
满清的国家财力雄厚但观念愚昧,在朝廷官吏的眼里,只要拥有了和西方同样的军事器械,就自然有了强大的国家。为此,满清坚持走购买与仿造之路·几十年下来没有独自创新的技术成果。日本的国家财力单薄,明治维新的军队意在彻底摆脱陈腐的军事观念,在购买欧美各国的近代化军事技术过程中·走吸收消化的创新之路。十九世纪末,日本在许多科技领域内,已经成为能与西方列强比肩的后起之秀。清日两国在这一问题上的不同态度,在战争中得到了不同结果,满清大员为顽固迂腐的观念付出了沉痛的代价。
满清大员走单纯仿造抄袭之路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军方拒绝购买品质低劣、价格昂贵的国产武器,以致各军工企业滥制的枪炮弹药大量积压滞销。失望的政府和军方开始转向另一个极端,采取紧随国际武器发展新潮,实时购入外国最新式武器的策略,满清因而成为当时国际军火市场上的大买家。
十九世纪的欧洲是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