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风雨欲来(1/3)
下午,逛累了的几人安然回到了公主府。/p
见过了几位亲人,秦忆茹很是兴奋,像一只鸟儿一样绕着韩铭,想和他分享自己的心情。/p
韩铭勉强笑笑,看着沉浸在快乐中的小姑娘,还有一直摸着自己披风的小屁孩,心情很微妙。/p
他不知道明天过后,整个大盛会变成什么样子,也不知道自己的生活会变得如何。/p
茹妃的事牵涉太多,要真是全面清算,朝堂大致要腾出一半以上的位置。再加上太后和柳家,能逃脱的官员,有个三分之一就谢天谢地了。/p
而皇帝准备了这么久,肯定不会只诛首恶。那么,抄家夷族是一定的,这样算起来,十万人打底?/p
还有身处全国各地的党羽,各级官吏,这一通下来,那又得是多少人?/p
整整十年啊。一个本就有怨,硬是忍了十年的人。一旦他不再忍了,那就说明,这人的准备工作已经齐全了。/p
韩铭并不同情这些人,也没有立场去制止皇帝这么做。换做是他,一定会更狠,更早。/p
只是站在旁观者的立场,全国官吏被杀一空,没有丝毫反应的时间,这会出多大的乱子?/p
官员也不是任人宰割的,事到临头总要反击几手,起码长安肯定大乱。/p
他们渗透军队多年,府兵就不说了,各道的镇军难保就没有他们的后手。/p
最关键的在于,皇帝并不是以审案的方式清算,摆明了就是想直接手刃仇人,不打算走正规的流程。/p
这是一个很大的把柄,文官肯定会借此大书特书,把他塑造成乱国之源,无道昏君。/p
虽然皇帝本人不会在意,可以某些文人无耻的品性,他们才会不追究前因后果。反而会用春秋笔法,将事件的直接矛头对准已经逝去多年的茹妃。/p
那到时,他们逼死茹妃的荒诞理由就会成为事实,然后一切都有了说法。/p
无道昏君被祸国妖妃迷惑,倾全国之力为其复仇,无端杀戮忠正纯良的大臣,以至天下大乱,民不聊生。/p
文官抱团结党是不存在的,我们只是同年好友,同乡之谊罢了。皇帝三十岁亲政也不是我们的锅,太后和丞相早就发现了,这人就是个昏君,真是英明啊。/p
你说土地被少数人兼并?那关我们什么事,有钱还不能买地吗?我们也不是不交税,年景不好,晚一些而已。/p
至于送几个子侄去军队谋职,那更是人之常情了,谁没这么做过?他们有能耐,自己做到了将军,不正应了内举不避亲那句话吗?/p
我们怀着一腔热血,冒死谏言,这才除去祸国妖妃,哪里有错?现在皇帝不问青红皂白,就对我们出手,不是昏君是什么?/p
不理万民生计,反而抓住一些小事不放,盯着癣疥之疾,如此皇帝真是可笑。/p
后世的史书上,就会出现如此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至于事情的起因和其中的隐情,谁在乎呢?当事人都不在了,全凭一支笔。/p
有良心点的,最多会提一嘴,官员们的做法有些过了,应该温和些,不该太直接。/p
这是韩铭能想出来的事情走向,以人性之恶,拼刀法拼不了,就会在这上面下手。/p
到那时,皇帝所做的一切,都会被无限放大,老百姓的风向很快就会调头。除非,他们的生活,不会有很大的改变。/p
有人会为皇帝说话吗?自然是有的,奸佞之臣罢了。/p
历史从来都是按成败说话,更看重结果,原因是什么根本不重要。/p
如果这次大盛倾塌,有新的王朝建立,势必会往死里黑。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让老百姓接受,这是正统的王朝。/p
而要往对手身上泼脏水,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道德层面抬高对手的对手。把文官集团树立成正面典型,现在的皇帝对他们下手,就是自毁江山的作死行为。/p
用不了多久,这个论调就会成型,以官方正史的方式流传于世。如果再高明一些,对于那些说真话的小道消息,不但不能禁止,还要推波助澜。/p
真真假假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