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管中窥豹(2/3)
值多少钱这个概念,就只能尝试一瓶一瓶去买,很容易被绕晕。/p第二个难点在于,最后一瓶是要赊账的。而出于两个原因,店家大概率不会卖最后一瓶酒给你。/p
古代民间开店,讲究有来有往,如果明确知道你仅剩三文或者五文,为了不把客人的钱掏空,他不会做这个生意。如果酒痴是熟客,店家宁愿记账,也不会直接卖。/p
这个涉及玄学,民国到建国时期,在某些地方都还有这种说法。但如果你不明确表示自己有多少钱,那店家也只当不知道。/p
第二个原因,则是心理学上的问题,店家三文或五文卖酒,他会觉得亏。/p
这种卖酒的方法,其实是一种促销的手段。题目中有隐藏的条件,坛子和坛封值不了那么多钱。/p
古时候穷人买酒都是说打酒的,因为他们会自带容器。如果连坛子一起买,而店家为了保证坛子能回来,都会虚高坛子的价值。无他,制造业不发达。/p
这很容易理解,比如现在我们还会说‘打酱油’一词,困难时期,容器不够。/p
韩铭的做法,是直接把钱丢在桌上。店家常年做生意,一眼就能判断大概的数目,误差一般在三到五文之间。如此一来,店家就没有了不卖酒的理由。/p
虽然他只是想告诉店家,我有钱尽管上酒。却没想到误打误撞,比别人喝一瓶、买一瓶的做法更好。/p
总督看着鸦雀无声的现场,开怀大笑,接着快速翻阅了所有答卷,笑容越发灿烂。/p
“不虚此行!”总督说完这话大步走出,途中还冲韩铭挤眉弄眼,一副‘小子,干的漂亮’的样子,让人咬牙。/p
他都走了,宴会自然就到此为止了,府学教授简单说了几句结束语。顶着几位大人冰冷的面色,众人作鸟兽散。/p
见到韩铭也随大流出去,陈平张了张嘴,最后还是没有叫住他。/p
“此子,乃文人之耻!”礼部的胡大人张嘴就来,也不管在场其他人是什么看法。/p
几人交流了一会,也各自散了。/p
如果韩铭能听到胡大人对他的评语,一定会在心里竖起中指,“耻尼玛呢?未经他人苦,动动嘴就让别人做圣人,你怎么不去死谏呢?臭**!”/p
不知道现在几点了,韩铭在门口仔细寻找了一遍,没有发现小姑娘的身影后,自己慢悠悠地往回走。/p
回程的路上,他把整个事件都串联起来,一点点的分析,心中越发清明。总督代表皇帝一方,文官集团是对皇权的制约,这次科举大概率出了什么变故,而自己则是变数。/p
现在大盛朝的状态是国泰民安,承平日久,文官集团不希望发动战争。而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开疆扩土谁不心动。/p
两方各有自己的考量,在政治上,从来都不分对错,只计算利益!于是,站皇帝一边的,站文官集团一边的,就形成了博弈。/p
然而,韩铭却在不知道不觉间,卷入了漩涡之中。这首诗一出,别人很自然地,就会把他打入皇帝一派。/p
因为,能参加乡试的,一点都不懂国事,那是扯淡。更何况,他还挂着才子的名头。这要说,我只是单纯的拍马屁,谁会相信?/p
这就麻烦了,得罪文人,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毕竟,文人杀人,向来是不用刀的!/p
现在要么一条道走到黑,要么摇尾乞怜。/p
“真是无妄之灾啊,吃了没文化的亏!”/p
韩铭凑的那首诗,真的只是想自保,绝对没有拍马屁的意思。因为,凡是涉及到歌功颂德的文章,就可以跳出框架,不拘泥于文体,不会被人抓小辫子。/p
当然,做这种事,等于不要脸了!/p
可对于初来乍到,一切都还处于懵懂状态的韩铭来说,保住自己的性命才是最重要的。命都没了,脸面值几个钱?/p
他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没有记忆,什么都要靠自己摸索,根本不知道路上有几个坑。他一个人出事不要紧,反正现在多活一天就赚一天。/p
然而,在这个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