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农事杂谈(2/3)
,有好处吗?”/p陈大人捋着胡子回答,“历朝历代养蜂人都很多,蜜也是一种珍品。前人早就证实,有蜂群生活的地方,果树会结果多一些。不知驸马是否想说这个?”/p
“是的,我也见过类似记载。所以,这里面的道理是什么,和蜂有关,还是和花有关?”韩铭没办法,只能一步步引导。/p
现代的遗传理论,没有基础的话,很难说清楚。/p
他现在只能提供一个方向,让浸淫其中多年的人,自己找到一个合理解释的途径。/p
两人又开始沉默了,仿佛脑海里抓了什么,却始终还差一点。/p
杨老大人性子急一些,直接就问了,“驸马,我二人曾经也探讨过,花开的越多,结果越多。这其中是何道理,确实让人摸不着头脑。您给说说?”/p
听到这话,韩铭眼中一亮,有了这一个概念,下面的话就好说了。/p
“男**阳调和,行敦伦之礼,方能孕育子嗣。世间万物,自有其一套定法。若是把花草树木看作人一般,也需要如此做呢?只是,他们不能动,需要外力相助。”/p
说到了这里,两位大人一齐站了起来,把杯盘碗碟带得东倒西歪。/p
“二位,没事吧?”/p
两人一点也不在意身上的汤汁,抓着韩铭的手臂就说:“驸马,您的意思是说,植物和人一样,也要行敦伦之礼。而花朵就是?”/p
下面的话不好说,有点难以启齿的感觉,点到为止,意思传达了就成。/p
韩铭自然不会有这方面的尴尬,看都不知道看过多少了,毕竟上手术台的人,很多都是裸着的。/p
他循循善诱,“我是这么看的。如果不是双方都有利,只让蜂有好处的话,似乎与天理不合。因此,我才有了这个猜想。后来我又想到,有些植物虽然开花,可是蜂很少去采,那它们靠什么繁衍呢?”/p
“大风?”/p
二人有种茅塞顿开之感,难怪驸马会说背风的稻田,收成不如开阔地带的好,道理竟是这般吗?/p
沿着这个方向,他们开始联想日常生活中,与这能靠得上的情况,用来解释。/p
虽说这个理论听起来很有一番道理,可他们种地的,没有实证很难相信。更不用说,将来还是要让百姓去尝试的,定然要先服人。/p
陈大人首先反应过来,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那山坳和汤室。/p
“杨大人,你记不记得。每年汤室之中,无论我们怎么精心照料,烧炭点柴,定时查看,最终结出的瓜果都很少。是不是就是因为,没有风?”/p
杨大人此时也想了起来,一拍巴掌,“是了,定是如此。温、湿都是一样,防寒保暖我们也做了,尽量符合外面的条件。只有担心作物被冻死,才把汤室关严实了,只留几个气孔。”/p
想到有实证,他们兴奋不已,这算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只要回去后,试试就知道了。/p
今天真是没有白来,年轻人就是不一样,脑子太活泛了。/p
暗自兴奋好久,陈大人不停地拿眼睛看着韩铭,脸上很是纠结。/p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他们是过来请教良种的。而驸马直接说起了花,再说到花和果之间的关联。/p
这是不是意味着,驸马心中早有结论,在故意点拨他们。而且,这和他们所请教的问题,也是息息相关。/p
一旦他们真能证实,这个说法是对的。那么,在育种的时候,就会多一条途径。/p
就和人一样,子嗣身体是否康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p
驸马,对农事了解的如此之深?/p
“老陈,你怎么了,这是好事啊。”/p
陈大人把他拉到一边,简单说了几句。/p
杨大人听完后,也是那种反应,看怪物一样看着韩铭。/p
他是江南人,就在豫章边上。关于豫章治水,乡试魁首的传言,知道的多一些。这样的人,应该是典型的文官干吏才对,怎么会对农事如此精通。/p
难道这世上真有全才?/p
不过,好像听说,驸马也养猪的,这又能靠的上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