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章 大胆(2/3)
用这笔钱,在常平仓进行和买等,粮价低时加价买入保底,粮价高时再平价放粮安民。“既然给地方留了火耗,以及工食钱摊入田亩,还需要给地方那么多税赋吗?”
“陛下,地方其实要做的事情很多,官吏俸禄、胥役工食钱,在衙轮役当差的百姓饭食,每年祭祀之费,还有抚济孤寡,还有就是驿站支出,以及修桥铺路等,城池官署学校等的修建、维护,
还有地方乡勇团练的训练,官学校、医学校的开支,甚至是防洪防旱,水利维修,其实要花钱的地方太多,
地方没有财政,则每次办点事情,衙门就要向百姓摊派,这种摊派往往又伴随着搭车收费,明明一项开支需摊一万钱,可能最后百姓们实际负担了两三万钱,甚至更多,就比如说朝廷三年一造户籍,是按户收一文纸笔钱。但到了下面,却是按每口收一文钱,本来朝廷是三年一收,结果地方每年都收,甚括了手实、计账的纸笔钱的,结果到现在每年手实、计账又额外再收钱,有的地方按一户收一文,有的则又一口收一文,”
现在粮价这么便宜,斗米不过几文钱,这一户五六口人,本来三年收一文钱,现在有的地方弄成三年就要收十五六二十文,这都相当于四五斗麦子了。
地方搭车收费是非常普遍的,那些地方胥吏巴不得经常额外征收摊派点什么费用,正好在里面捞钱。
地方太穷,那就什么事都办不成。
武怀玉提议把原来摊到丁上的一些钱,折入田亩征收,摊丁入亩。而原来火耗上的乱像,也全面整顿,统一火耗只准征两成,且除了租调、义仓粮可以加两成火耗,其余的税赋不得再加火耗,
更不许对火耗收火耗,
两成火耗都要入账归公,一半留存,一半起运。
租调正税、工商税等,全都分成三份,一份留存州县,一份上供朝廷,一州供给各道支度衙门。
李世民很认真的听着。
现在三原县,每亩义仓粮征粮二升,正租二升,一亩就是四升,加两成火耗,那就是四升八,还有调绢绵,如果再摊丁入亩,一亩又要摊入多少?”
“三原五十余万亩地,实步估计一亩也就摊一钱。”
“一钱也不少了,现在斗米才四五钱,一钱也能买两升米。”李世民捋须,“这么算下来,这一亩地一年,正租两升,义仓粮两升,丁钱两升,就算丁钱不加火耗,那火耗也还有八合,总共一亩六升八合,
还要摊入调绢每亩两尺,绵三分,”
“关中田地,良田亩产两三石,旱地下田亩产也有七八斗,臣以为这个负担还是能承受的,
具体的,可以再根据田的良瘦,再分田三等,调整税率,尽量公平一些,”
李世民计算一番,“朕觉得如果按你现在这税率,那朝廷能征到的税可能要比以前少。”
“陛下,如果对官员、贵族、府兵等皆给以一丁百亩的免税额,那么臣以为,现在的这税法,能够比以前按丁征收提高许多税收。”
“一丁两石租两丈绢三两绵,加二十日役,跟你现在一亩六升八粮两尺绢三分绵相比,其实还是定的低了,
朝廷当初制订按丁征税,其实也是考虑到多数百姓并不能足授百亩地的,这个税率,大抵是按五十亩,甚至更少的地来算的。”
一亩田收一两石,只收几升税,李世民觉得太低了。
皇帝想要办的事情太多,没有财政支撑,啥也办不了。
既然这次要全面改革,推行新政,那就得通盘考虑好,不可能以后改来改去,要留足余地。
“陛下,臣觉得,可以修改为上等田正租亩税四升,中田亩税三升,下田亩税二升较为合理,”
“上田亩产两三石,四升是否低了点?可否六升?”
“六升太高,得留有余地。”
“五升?”
“不如先按四升正租征,义仓粮则是上田三升中田两升,下田一升半,
上田四升正租加三升义仓粮,两成火耗,一升四,再加丁粮两升,上田每亩总计征粮一斗零四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