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祥瑞(1/3)
第203章祥瑞
“这建议不错。”侍中高士廉点头大为赞赏,他告诉李世民,“汉末,天下只有十三州,分辖一百多郡,到隋文帝平江南,天下已有241州,680郡,1524县,一郡只辖一至三县而已······”
隋文帝废天下诸郡,一改运行几百年的州郡县sān_jí制为州县二级制。到隋炀帝登基,又省并了一些州,然后又改州为郡,天下190郡,辖县1255余。
因为中央无法直接管辖近二百个郡,所以效仿汉代设立监察州,以监察御史监察地方郡县。
“地方州县过多,带来的最大弊端就是地方官僚体系庞大,增加了朝廷和百姓的负担。”
李渊当初大量新设州县,是为了招降安抚,团结拉拢各地官吏、豪强,多置州县,也就有更多的官爵职位安排,这一招在开国之初也确实是比较有用的。
但如今天下一统,情况就又不一样了。
现在大唐有四百多州,一千五百多县,行政区划一踏糊涂,许多州仅辖两三县,大量州重名。
不仅带来庞大的地方官僚体系,四百多个州,中央也很难直接管辖,朝廷与地方之间,存在很大脱节。
难以有效的直接控制。
早年朝廷设有行台尚书省,是尚书省的派出机构,直接管辖一道十几州甚至几十州,但现在诸行台也都撤消了。
现如今各地的诸多都督府,开始承接了部份原行台职能,但对于朝廷来说,都督府文武并管,这样下去职能太大,有失控风险,是绝不能允许的。
事实上,之前李世民就已经在跟心腹们商议,如何裁撤一些都督府,甚至把原来大中下都督府,改成上中下都督府,取消大都督府,甚至削减都督府的一些职权。
但如果大量罢撤都督府,甚至削减都督府的职权,那么在中央朝廷与地方州之间,就缺了个纽带,尚书省要直接管四百多个州,无疑是管不过来的。
行台不能再设置,都督府也得削权。
武怀玉提出的设天下十道,派监察御史的提议,倒让他们觉得是个不错建议,毕竟汉代的监察州,设刺史监察,到隋炀帝时也曾设立监察州,派刺史监察地方。
怀玉的天下十道,其实跟九州、十三州区别不大,只是因现在实行州县二级州,所以不再叫州而叫道。
但这个道不是一级正式行政区划,只是监察道,这跟隋初州郡县sān_jí是完全不同的。
道一级的监察官员,只是朝廷中央派出的监察官员,巡视、监察地方官吏、风俗等,并没有行政权。
“臣建议先以京畿试点,把京畿雍州府诸州县省并为一州十八县,待积累经验后,到时再以整个关内道试点,继续省并,同时派出官员监察关内道······”
武怀玉的提议比较谨慎,不是一来就要全国铺开,先从京畿雍州开始,然后是关内道,接着陇右,然后河南、河东、山南等各道陆续推开。
一边省州并县,一边裁撤分流安置官吏。
“老成谋国之言。”房玄龄称赞。
李世民也是觉得很意外,武怀玉这个建议还真是很及时也很有见识。
“武德元年,朝廷以雍州析置石门,三年以石门、温秀置泉州,后又更温秀为云阳,又更名池阳,再析置三原,”杜如晦也觉得确实变更频繁,且州县所辖地方、人口较少。
“那就废北泉州,石门、温秀、池阳、三原并为一县,县复名三原,升为畿县,县令为正六品上。”
唐初,县有京、畿、上、中、下五等分,品级各不相同,长安、万年两京县令是正五品,而下县令却是从七品,相差很大。
李世民看着武怀玉许久。
突然冒出一个念头,“你愿不愿意去做这个三原县令?”
武怀玉愣住,他现在是太子旅贲军的郊城府正五品统军啊,去当正六品县令?
官越当越小?
不过他现在本品仅是正七品上的朝请郎,去当正六品上的畿县令,倒也还真说不是上官越当越小,这跟许敬宗从通事舍人贬为浔阳县丞不一样。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