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合并才有出路(1/2)
张燕素有大志。
再三考虑之下,决定走整合各方势力的道路。
吸取黄巾起义被镇压的经验教训。
他明白黄巾起义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各自为战而后被朝廷各个击破。
从始至终他们都没有,完全集中力量和朝廷对抗,所以才败亡的那么迅速。
他不想走张角他们的老路。
起义军的唯一出路,在他看来就是集结众人的力量,充分利用太行山的地理位置与朝廷打游击战。
只有共同对抗朝廷,才有出头之日。
想明白了这些。
他干脆化用外界对他们的称呼。
改黑山贼为黑山军。
他手下部队就是第一支黑山军。
而他之所以改为黑山军,也暴露了他内心真实的想法。
他要整合太行山脉的众多起义军势力。
让他们通通成为他的部下。
而且他也不再不承认他们是贼寇的身份。
他们是一支正义之师。
是为了反抗朝廷重赋税、让穷苦百姓过上好日子而起义的部队。
他有私心,各势力首领也有私心。
但大家都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
随着黄巾起义的败亡,等朝廷缓过劲来,黑山军迟早也要面对朝廷的围剿。
眼下各势力互相不统属,小股的势力容易被汉军各个击破。
于是张燕开始凭借自己的口才,自己手下兵强马壮,四处游说其他大小势力。
邀请他们加入到自己的队伍中来。
经他游说。
一些大小势力尤其是黄巾残军,纷纷意识到为今之计只有走合并道路,大家才有出路。
不过相比于张燕。
显然同为黄巾出身的刘毅,在众黄巾残军眼里更有吸引力。
一些知晓刘毅名声、落草为寇的百姓也更心向刘毅。
也有很多势力首领,觉得张燕是个做大事的人,很有想法,值得追随。
于是。
太行山脉一带的起义军大部队,分成了三派。
有选择投靠刘毅,也有选择加入张燕的黑山军,还有一些势力拿不定主意处于观望状态。
这结果让张燕颇感无奈。
和他想象中的差距很大。
他本以为自己登高振臂一呼,必能八方来投。
没想到结果远远没有达到他的预期。
经过他的劝说。
各势力整体上达成初步意向,同意走合并的道路。
平时大家各自活动,战时接受统一指挥。
不过真正加入他阵营的势力,目前仅仅三分之一左右。
除了持有观望态度的部分势力,其余大小势力纷纷向刘毅递上投名状。
表示战时愿意接受刘毅的调度,互帮互助,共抗朝廷。
对于众势力的示好,刘毅只是暂且应下,至于具体要如何处理这事,他一时还难以下定夺。
很明显这些人嘴里说接受他的调度,互帮互助共抗朝廷,实际上是想寻求他的庇护。
这事有利有弊。
利在于不用他主动游说各势力,大家便主动投靠于他,日后他整合黑山军便可少花费很多精力。
人口就是潜在的兵力与劳力,可以让他快速发展壮大自己。
只要他的实力越强大,主动加入他势力就越多,会是一个良好的循环。
弊端在于他目前还出于发展初期,屯田制刚开始施行,很多地方还需要继续完善。
暂时还无法吞不下这些良莠不齐势力、化为己用。
若朝廷不断围剿这些起义军,他也难以一一庇护的过来。
虽然他可以调度他们各方势力互帮互助,消耗朝廷兵力保存自己的实力。
但各势力有心投靠,他这样做多少有些不地道。
最后经过讨论。
大家一致认为,可以暂且接受各方大小势力的投靠。
以便于发展稳定后,可以逐步将他们吸纳进毅兴城来。
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帮助他们对抗朝廷的围剿。
减轻他们压力的同时,也避免沦落唇寒齿亡的局面。
如此一来。
着实把张燕郁闷的不行。
他在常山、赵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