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五代河山风月》

ABC小说网(abctxt.cc)

首页 >> 五代河山风月 () >> 64、赵匡义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abctxt.cc/221425/

64、赵匡义(2/3)

但他知道其中辛弃疾提出一个重要的战略思想,也被后世无数战争史证明了,那就是“守江必守淮”。

简单归纳就是:长江防线是守不住的,南北交兵,能据守的主要是淮河防线。

反之,如果北方国家进攻,只要突破淮河防线,南方的国家就等于慢性死亡了。

这其中理由分析史从云大体记得清楚,还有后世历史学家从地理板块角度上的分析。

史从云心里一喜,他记得官家早想收拾南唐了,只怕打后蜀也会是打南唐做准备吧,如果他这时候上个“守江必守淮”的高论,说不定能入官家法眼啊!

要是没老赵说起,他都想不到这茬,史从云高兴啊,叫老赵都更亲热了,赵匡胤不知道他为啥这么高兴,还以为是相谈甚欢,相见恨晚之类的情谊,两人说得跟热烈了。

倒是一旁的赵匡义,他没什么战争经验,两人说话又插不上嘴,好几次张嘴想说话没说上,赵匡胤也没注意,只和他畅谈不止,慢慢的他面色阴郁起来,微微低头,眼神也变得阴毒,不知在想什么。

下午,送赵匡胤和赵匡义兄弟两离开后,史从云急匆匆去后院找赵侍剑。

想法和道理他说得出来,但落实成文字,遣词造句还需要赵侍剑这样的专业人士。

小姑娘还在生他的气,一句话不说,没办法,他只好哄人,毕竟要人帮忙嘛,大不了写好了再骂回去。

......

晚上,仔细回想白天与赵家兄弟两的见面,越发确定那个三弟赵匡义应该就是赵光义了,以后的宋太宗。

说实话,赵匡胤史从云下意识就觉得这人牛逼,好相处,如果不是他知道老赵会篡位,到时老爹可能危险,两人很可能成为非常好的朋友。

可那白白净净的赵匡义他却没一点好感,无论是接触后的感觉还是历史上的印象。

要史从云看,赵匡胤是个能人,唯一的缺点就是没刘邦或者李世民那样的心狠手辣。他要是果断点,心狠点,才发现苗头不对就不要想什么迁都,狠下心直接把他弟剁了,往后就没那么多破事。

赵匡义就是那种他哥把饭都喂到他嘴边,他连吃软饭都不会的人。

史从云喜欢挑软柿子捏,但其实这可不是件简单事,而是一种战略智慧,特别是上升到国家层面后。

战争是成本极高的行为,如果打仗不能回本,那只会越打越弱,越打越穷,就算打胜了都没用。

什么情况下能保证打仗大概率回本,甚至发战争财?那就是挑着软柿子捏。

历史上那些武功威震四海,青史留名的皇帝,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看起来好像他们用兵天生如神,胸有甲兵韬略,无人能挡,手下各个都能打。

可如果仔细看他们对大局的细节操作,多数时候都是怎么怂怎么来,哪来容易从哪下手。

有时候实在没办法,拉下脸来认怂,忍辱负重也要从最软的捏起,最好不要多线作战。

这说明他们都是比较理智明的君主,世上哪有什么命中注定的真命天子,随便振臂一呼四海响应,人马云集,无人可挡。

不可能的,所有的皇图霸业都如王朴说那样的,先易后难,积少成多,一步步走。

战争尤其如此。

因为打容易的敌人能回本,翻车几率小,能让战争可持续,让国家百姓能支撑,然后一步步积累战争红利,走向巅峰。

连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这类的牛逼人物都是这么操作的,先挑着软的打,能认怂的时候就认怂,尽量避免多线开战。

郭荣和赵匡胤也是这个思路,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用尽手段避免多线开战。

可到赵光义就不同了。

大概是他哥赢得太多让他飘了,以为都是他的功劳,搞出很多非常飘的膨胀操作,以至于对外战争屡战屡败。

其实有时候史从云自己都不懂,为什么是老赵的臭弟弟飘了,要飘也该是老赵飘啊。

取荆南、夺武平、灭后蜀、亡南汉、吞南唐、败契丹,那都是赵匡胤干的事啊,关键人家老赵还没飘,连

状态提示: 64、赵匡义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