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元末小盐王》

ABC小说网(abctxt.cc)

首页 >> 元末小盐王 () >> 明天恢复更新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abctxt.cc/209231/

明天恢复更新(1/3)

朝政府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人为的民族分化政策,把帝国境内的各族人民分为四等、十级。

四等中的第一等当然是蒙中人,他们是天之骄子,充任各级政府的首脑。第二等是色目人,指西域各族人和西夏人,他们当亡国奴较早,较能得到蒙古人的信任。第三等是“汉人”,即原来金统治区域的汉族和契丹、女真等族人。第四等是“南人”,地位最为低下,包括南宋统治区域的汉族和其他各族人。

这四等人的界限是森严的,重要的官职、军职均由蒙古人充任,不足时则用色目人。

元政府依照不同职业的性质,又把帝国人民分为10级:1、官(政府官员)2、吏(吏佐,不能擢升为官员的政府雇员)3、僧(佛教僧侣)4、道(道教道士)5、医(医生)6、工(高级技术人员)7、匠(低级技术人员)8、妓(娼妓)9、儒(儒家、道学家)10、丐(乞丐)?。一向在中国传统社会最受尊敬的儒家、道学家知识分子士大夫,在蒙古人看来,是彻头彻尾的寄生虫,被儒家所最卑视的娼妓都不如,仅稍胜过乞丐。

元代漠北草原和漠南的蒙古人,仍过着兵民合一的游牧生活,战时出征,平时便屯聚牧养。蒙古民户按千户、百户、十户(也称牌甲)的十进制组织,在指定的牧地范围内游牧居住,由各级那颜(官人)管辖,上下级有严格的领属关系。千户、百户、十户是岭北行省境内基本的地方行政单位,又是军事组织单位。1217年,成吉思汗命木华黎攻金,从漠南的兀鲁兀、忙兀、札剌亦尔、弘吉剌、伊奇烈思五个部落的千户、百户中,挑选矫捷有力的士兵组成五投下探马赤军。这支部队充当先锋,颇立战功,驻屯中原。窝阔台汗时,命搠思蛮(又译绰儿马罕)出征波斯,作探马赤军留在该地镇戍。也速失尔征高丽,留驻高丽作探马赤军镇守。

在元一代,始终保持着探马赤军的建制。在发动战争时,“家有男子,十五以上,七十以下,无众寡尽签为兵“(《元史》卷98《兵志》一)。战士的装备一律自备,没有固定的军饷。蒙古军和蒙古探马赤军一般不设达鲁花赤,隶属于该奥鲁当役军士所在的万户、千户之下。奥鲁的主要职责,一是从军户中调发丁男当军应役,并及时起征阵亡军人的“户下弟男“承替军役,弥补军队缺员。二是负责按时为本奥鲁调发的当役军人置备鞍马、器杖、盘缠等军需。汉军奥鲁由所在地区的管民官兼领。新附军未设奥鲁。其他各族军队除特殊情况外,在元帅府、万户府、千户所都设达鲁花赤以监军务,品秩与元帅、万户、千户相同。万户、千户、百户分上、中、下三等。万户佩金虎符,符跌为伏虎形,首为明珠,有三珠、二珠、一珠之别。千户佩金符,百户佩银符。以上是元代军队编制、军队管理和军队任职的简单情况[附图:元军甲胄]。

元朝军事防卫除上述宿卫系统和镇戍系统的两大系统外,还有不出戍其他地方的乡兵,如上述的寸白军、畲军、契丹军等。应募而集的军队名曰“答剌罕军“,此种军队不给军饷,不编入军籍,是散兵游勇,“助声势虏掠以为利者也“?(苏天爵《元文类·军制》)。还有以兵士所掌握的技术而命名的军队,如曰炮军、弩军、水手军等

正一品:

职官:太师、太傅、太保、中书令、中书省右左丞相

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仪同三司、特进、崇进、金紫/银青荣禄大夫

爵:王

勋官:上柱国

从一品:

职官:中书省平章政事、行省丞相/平章政事、枢密院/大抚军院知院、御史大夫、宣政院/宣徽院/太禧宗禋院院使、大宗正府札鲁忽赤、大司农司大司农、翰林国史院承旨、集贤院大学士、詹事院詹事

文散官:光禄大夫、荣禄大夫

爵:郡王

勋官:柱国

正二品:

职官:中书省/行省右左丞、枢密/宣政院/宣徽院/詹事院同知、御史中丞、大都督府大都督、大司农/群牧监卿、太常礼仪院/

状态提示: 明天恢复更新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