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8.第388章 我要逆袭!(1/5)
几个小时后,金球奖顺利的结束,媒体们爆炒着张东城五项提名却一无所获的大事件,让他再度来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五项提名,一无所有,这就是史密斯张!”死对头洛杉矶新闻咨讯报再度刊登整版介绍,对张东城在这次的金球奖上一无所获大书特书,兴灾热祸地报道着他的窘境,给他的伤口上再狠狠地洒上一把盐。
“伟大的电影,五项提名,却一无所获?金球奖,你在搞什么!”而张东城最坚定的支持者,洛杉矶电影报,再度出声力挺张东城,并对金球奖评委们猛烈开火。
而张东城,却在自己的家里,仔细地思考着这让他很是失望的事情。
虽然在前去颁奖典礼的时候,自己信心万丈,虽然嘴上谦虚着,但心里何尝不是想五个提名全部拿下,在颁奖晚宴上星光四射这样才对,可现实给他了沉重的一击。
这是为什么呢?在张东城的心里,断臂山不论从哪一点上来看,与拯救大兵瑞恩和楚门的世界都有得一拚,怎么会落到如此下场?
平心静气,张东城躺在沙发上,在未来电视机中收获的资读细细寻找起来。
未来,给了他答案。
这是一份来自未来的破解。
每一年的三月之后,奥斯卡结束之后,对于制片厂而言,也到了总结的时机。事实上,他们所要回顾和反省的,更多是对颁奖季自身公关策略的评估。仔细探究各制片厂对旗下作品的公关策略,从争取美国电影科学艺术学会会员选票这一点来看,“冲奥”的过程和总统竞选没有本质区别。
这种共通的策略,无非两个方面:抬高自己,贬低对手。
前者很容易理解,不外乎“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但怎么夸,通过谁来夸,在哪里夸,这就很有讲究了。
在确定开拍之初,制片厂一般会对旗下作品做一个长远规划。简而言之,每部电影都从两个维度考量:票房潜力与获奖几率。虽说影片拍成推出市丑,情况可能有变化,但经验丰富的制片人们,单看剧本就能比较准确地定位。如果某部作品看起来具有冲击奖项的潜力,制片厂会从发行策略起,就考虑如何制造影响。最通常的做法,是先小范围试映,积累媒体好评和观众口碑,当那些累计到足以对奖项提名产生影响时,再扩大至全面上映。如此一来,不仅可将商业利益最大化,还能利用扩大上映的途径,顺理成章地再次宣传前期好评。
如果入围影片首轮上映的时间过早,多半会选择在颁奖季重新上映,以便当初错过的评委补看,或者再加深印象。
2014年奥斯卡的最大赢家《地心引力》,就是采取这种策略:在2013年10月首轮放映中已取得不俗票房;获得奥斯卡10项提名后,又在1月底重回院线。从票房来看,提名后的票房对其总票房贡献很小,但对烘托得奖的声势大有助益。2012年的《猎杀**》也是如此,当年12月下旬上映时,只选择了十来家影院。而在该片获得五项奥斯卡提名当天,一下扩大至全美3000家影院。到奥斯卡颁奖时,影片已积累了近一亿美元票房,好评又卖座的电影,总是更容易说服奥斯卡评委的。
以院线为渠道打造声势,毕竟范围太广了。对得奖而言,奥斯卡评委才是公关的重点。所以,更多入围影片,选择专门为学院成员们举行特别放映。总人数超过6000人的学院成员,分散住在各地,为了最大限度地公关,家底丰厚的制片厂,一般要举办很多次这种特别放映。如果觉得组织特别放映太费工夫,制片厂一般会制作评审版dvd,和其他材料一起寄给评委。当初《撞车》发动冲奥攻势时,共寄出了13000多张此类dvd,除学院成员外,还覆盖了好莱坞其他相关工会和协会成员,完全是“宁可错寄一堆,不肯放弃一个”的架势。最终该片斩获了当年的最佳影片。
为了增加曝光度,制片厂恨不得榨干影片创作团队的每一分钟。导演和主演们在颁奖季都忙成一团,赶场似地参加制片厂安排的各种媒体活动。
传统的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