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八十一、恍于惚(1/3)
皇帝染疫,皇后垂危,这是何等的惊悚惶恐之事?!而今已是疲态尽显的大寒朝又怎堪这等致命之击?
朝堂猝然哄乱!才刚定得些心神的众人此刻又始忐忑局促,在这风声鹤唳之时纷纷再次谋算起自己的“后路”,唯恐晚了迟了就要错过“一世的荣华富贵”!
有人道陛下大行之后只需扶七皇子登基便罢,届时一切如旧,与今时并无不同!
有人道若七皇子登基非但名不正言不顺,且还将成个幼年之帝。幼帝当朝,难不成要再养患个类同赵高、董卓之流,好生唱一唱“指鹿为马”、“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戏码?因此不能,因此只有大皇子登基才是合乎天意民心、祖宗家法!
眼看诸人为已然定夺之事争端再起、且均是不会善罢甘休之态,尚书令长念却虑后不得不进言平中王,道是:而今我朝无有东宫储君,一旦陛下驾崩势必要引起各路各势为争位而战!为求不战,为求安宁,不如平中王在那日来时直接登基称帝,倒也镇得住四方,压得住八面!
然不出所料地、平中王还是不为所动。他应尚书令道:此疫虽然猛烈却从不取人性命,陛下、皇后或只是症凶并不会当真有性命之忧!且此事事发太过骤然,难免让人生疑有那蹊跷之处.......故以吾等应当稍安勿躁、且观之再议!
若要“观晓”其事,就必得要“稳而明”、“清而静”之境。一旦陛下病情传出了大昭门,民心势必缭乱,外封之人势必躁动......故以平中王下令封闭了宫门,并留住了所有在朝之人,道是--为保江山祥泰,皇宫之内、只进不出!陛下之病、秘而不宣!
这时殿中却忽然有人哈哈大笑,一会儿抚掌称快、一会儿捶胸懊恼!就在诸人都当他是被惊慌迫得癫狂了之时,那人却道:吾等皆是慌乱过甚因而忘记了一事!七皇子也是染疫之人,既然他可康复了大半,陛下自也可康复,因为郑贵嫔原来就有药在,本不需吾等惶恐至此啊!
一语惊醒梦中人!诸人皆是跌足抱愧!怎生就能堪堪忘记了此事?怎生就能不记得前几日论起郑贵嫔的“去”、“留”之时,还提过她这制药之事?
于是皆大欢喜样的,众人又纷纷寄望于郑贵嫔及她的“仙药”。他们似乎是全然忘却了适才的惊恐万状,只一昧地打发人去打探郑贵嫔可曾与太医一起正诊治陛下,并殷勤地要“讨个示下”--吾等可否能去“侍疾”!
一派欣欣希冀之下,只有两人心绪起落、默然不言,只做思想之态。一为平中王,另一则是那出自皇后族中的期门监中郎将。
平中王所忧是为之国,中郎将所嗟是为之族。一个在愁:此事端倪太大,想是免不了还有意外迭出;一个在忿:杀身卖命之事皆归我族,然皇后危急居然无一人有感有问。之前非但道是药石有限且药效不定故不与皇后施用,且还要我族去寻了那些贵重之材奉来。而今陛下得染倒是不见他们同有这等顾忌,试问我可当是要为此心寒......”
诸臣众贵如此煎熬了十几个时辰之后,终于等来了内宫长侍款款而来。只盼听见“陛下安稳见好”的众人不料那长侍竟是带着拓文帝的口谕而来,道是,“宣群臣入内觐见!”
为此“天大之喜讯”,满堂“年高德勋”或是“后生可畏”的肱骨之臣中,大有闻言喜极而泣之人,更有甚者险些就要涕泪滂沱!
切莫以为他们是为了扮一扮“忠良”才如此这般,因诸人此举确实情真意切、确实发自肺腑--只要陛下不成“大行”,一己用闭目塞听换来的娇淫奢侈、闲适安逸就可再继再续!哪里还需患得患失、哪里还用再去虑那“颠沛尽失”?
“喜逐颜开”的诸人就此随着长侍入了内宫,几转几弯之后,待穿过了“无忧门”,便均知陛下此刻定还是歇在了郑贵嫔的合欢殿中!
想寒朝贵胄均出自马背之族,本于这那女授受不清之事不甚在意。然一来入关多年、帝王又是以“儒道”治国,二来朝臣中不免有中原人士、于此爱生歧义,因此平中王行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