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章 讲武堂(2/3)
因为军中多为贫困子弟,文化知识缺乏的缘故。府州一战,军中中低层军官损失过半,想要恢复非一时之功。而军中士卒知识不够,使得基层军官的培养陷入了难题。这也使得忠义军在募兵的同时,同样从民间招收军官。
“讲武堂”学期为一年,军中的学员半年在学校,半年在军队;而民间招收的学员只要经过一年的学习,继而进入军中实习半年,只有两面都合格,才算是正式从讲武堂毕业,回学校参加毕业典礼,被属于真正的军官头衔。
至于为什么学制为一年,而不是后世军校的三到四年,一则是因为这个时代并没有如此多的知识和学科供学员学习,另外一方面,则是战争的需要。金人大兵压境,忠义军根本没有时可能让军官们学如此长的时间,毕竟军队人数一直增加,军队里面缺乏军官。
“终于到了!”
看到前面大门上高高的“讲武堂”三个字,虞允文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挪了挪肩膀上的包袱,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从四川到河北大名府,两千多里的路程,他耗费了上百贯的盘缠,乘车行船,车马劳顿,终于到了心目中的“应许之地”。
当然,官宦世家出身,才华横溢,年少轻狂,这些银两他根本不会放在心上。到这万千年轻俊才、热血志士心中的圣地修身锻造,才是他此行的目的。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写出如此热情洋溢、胸怀天下的精髓来?
金人南下,蹂躏中原,父亲欢快的琴声再也欢快不起来,直到两河的消息传来……
金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七八万的金人精锐土崩瓦解,光是尸体就埋成了七八座小山。
父亲漫卷诗书,琴声欢快,自己也是喜极而,泪湿衫袖,恰好报纸上“中华讲武堂”、“中华行政学堂”招收军官、吏员的消息传来。
华夷之辨,春秋大义,在父亲的鼓励下,他离开家乡,一步三回头,踏上了千里迢迢的寻路之道。
站在长长的队伍中,一个一个向前挪动,终于就要到了报名训练的桌前。
“你是哪里人,姓名、年龄,上过学堂没有?”
面对招收教官的一番问话,苏忠一下子结巴起来。
“在……下苏忠,18岁,河……东人氏,上过几年学堂。”
教官看了一下苏忠弱不禁风的身体,皱着眉头说道:“就你这身体,还是回去养两年再说。到时候考试的时候,要测视力、听力、跑步、举重、等等,我怕你很难过去。”
苏忠垂头丧气地离开,后面的年轻汉子赶紧上前。
“在下吴拱,20岁,四川人士,骑射俱佳,熟读儒家经典。”
“好!”
教官登记完以后,递给
吴拱一张纸,说道:“两天以后,拿这个到“讲武堂”来考试,通过的就可以入学。”
看到虞允文上来,教官点了点头。眼前的年轻儒生身材高大,面相俊朗,是个军官的好料子。
“姓名、年龄、那里人氏,可曾读书?”
听到军官的提问,虞允文拱手道:
“这位兄弟,在下虞允文、22岁、四川隆州人、熟读经义。”
“拿好考证,两日后考试,通过了即可入校就读。”
接过考官的考证,虞允文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好。至于考试,他一点也不担心。七岁即能提笔作文,熟读四书五经,身高体壮,颇懂武艺,虞允文踌躇满志。
踏进“讲武堂”的大门,脚踩在宽阔的水泥路面上。好奇的看着西区教场上各种各样的军事器具和设施,虞允文迎来了梦幻般的一日。
领了生活用品,顺着教官的指引,一路的打听,在熙熙攘攘的校园中,虞允文终于来到了自己的宿舍门口。
“在下李壮,现在忠义军海军中供职。因为年岁最长,在下乃被任命为这间宿舍的舍长。这位学员,欢迎你加入!”
虞允文刚进了宿舍,正在左右张望时,李壮上前打招呼道。
“在下虞允文,四川隆州人,祖辈都是读书人出身。在下见过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