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五 是战是和(1/2)
高丽入侵的消息传到了长安,长安城内炸开了锅。
刘裕通急召文武重臣进宫商议,太子刘龑也被召来参与此次会议。毕竟,最初出兵平叛的方针和提议都是他最先提出的,而且自从辽东叛乱开始以后,刘裕通似乎对刘龑的判断能力相当的认可,经常让他出席重大决策会议,众大臣也已经明显感觉到皇上有将国事大任托付给太子的意图。
刘龑站在父亲身后,心里念叨着出门前伍思成最后的那句话:“不管如何,此战非打不可,初战必不利,久战则必胜。”
右仆射李再兴现年五十七岁,是朝中有名的主战派文官,他今天率先发言:“陛下,臣认为高丽胆敢公然违反圣祖皇帝定下的和约,侵入我国领土。必须立即派兵加以讨伐,将它彻底击败,逼迫高丽国王降服在陛下的面前,让高丽彻底臣服于我国!”
主和派的左仆射韩可民则持不同意见:“陛下,臣以为应该先派出使者质问高丽国王的敌对举动,争取让高丽王主动撤兵认罪。”
李再兴看着这个比自己还老八岁的同僚,冷笑道:“如今高丽已然入侵我国,杀死了我国的将士,还谈什么让对方主动撤兵?”
韩可民立即反驳:“不试试怎么知道不可能?一旦战端开启,辽东的黎民百姓又要承受多大的苦难?如果战争久拖不决,对国库和国力将会造成沉重的负担,黎民的生计将更加艰难,这些都是陛下应该加以考虑的地方。此外,我国乃是大邦上国,高丽不过是东北一隅的弹丸喧,如果我军战况不利的话,我国周边的强国突契和吐蕃将会蠢蠢欲动,其他属国也会产生动摇。”
李再兴听了这话顿时大怒:“正是因为不能让这些国家看轻我们,所以才必须对高丽加以惩戒,否则我国的大国威严何在?”
面对两位重臣的争执,刘裕通摆摆手制止了双方继续争执,两人只得各自退下。刘裕通回过头来看着刘龑道:“龑儿,对于此事你有什么看法?”
刘龑急忙整顿了一下思绪,然后开口道:“父皇,儿臣认为两位大人所说的各有各的道理,高丽胆敢犯我边境,必须加以惩戒才能扬我国威,但战事一起,国力势必受损,百姓也会因此而受苦。所以儿臣正在思索如何能够两全,不过这个想法可能还不太成熟,想请各位大人们加以指正。”
刘裕通扬起了眉毛,看了看自己的儿子:“那你就说来听听。”
“儿臣遵旨。儿臣以为高丽国历经几十年战乱,民风尚武,士卒精强。而且此次他们胆敢侵犯我朝国土,必定是蓄谋已久。反观我朝,我国久未动刀兵,士卒都缺乏作战经验,此次常都护大人能帅兵平叛成功,固然是因为奇谋,不过里面多少也有侥幸成分。更关键的是常都护并没有完全做好与高丽作战的准备,我们是仓促应战,在局势上处于不利的地位。黑泥湾一战,陈将军壮烈殉国就是明证。儿臣推断在战争初期,高丽必然会处于优势,因此我们应该尽力避免与之正面交锋以免锉动锐气。所以当务之急莫过于整备防务,迟滞高丽军的行动,拖慢高丽军的进攻步骤,为我军调集作战所需的兵员,物资和训练赢得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战之后,得到经验累积的我军必定能成为胜过高丽军的部队,此时我国的国力优势就会显现无疑,然后再与高丽展开全面决战,则高丽绝非我国的对手。我军必将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刘裕通微微颔首,道:“说的不错,不过这样一来,战争将打得旷日持久,那样势必国力凋敝,百姓的生活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刘龑低着头快速的思考:这个伍思成并没有提及,此时此刻必须靠自己的应变了。当下刘龑眉头微皱,计上心来,便道:“父皇明鉴,儿臣以为可以不必伤及国力,以目前的战局而言,以辽东一地,外加幽冀并三州之力就已经与高丽举国的国力旗鼓相当了。凭借这些足以抵走丽的攻势,父皇只需下旨,战胜高丽之日,就给这几处的百姓免除税收和徭役以便百姓恢复元气,这样就不会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