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9章 新体制(1/3)
但是谁都知道科举制的弊端,所谓人才,绝对不止当官这一条路,而士农工商,三十六行,都是可以促进社会发展的。
古代对这些行业的人才选取,非常不合理,而且还存在严重的歧视。
大汉同样歧视,但是远不如封建社会后期,刘璋有改变的基础,四科举仕,可以根据需要扩展到很多科,这有利于朝廷选取各行各业的人才。
同样也有利于一些有其他行业天赋的人,发挥他们的天赋,如果处于歧视的时代,或者不能通过这些天赋出人头地,那这些人就埋没。
而刘璋知道,正是这些人在推动社会发展,如果西方一直也用科举制,只选拔当官的,对其他行业歧视,那就绝不会有工业革命。
说不定一个人才发明一个新的纺织机器,就可以带动整个社会发展,这就是其他行业的力量。
而中国一直用科举制,似乎只有当官才能出人头地,练就了一批将官场规则和人情世故玩得精熟的政治人才,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对于有爵位的人,就是对大汉有功的人,这样的人四科举仕加分,刘璋觉得无可厚非,比如一个士兵退伍,想到官府的工匠坊当个木匠,适当加分,是必要的。
而对于少数民族的加分政策,直到两千年后还在沿用,许多汉人觉得不合理,其实是合理的。
少数民族地区基本都教育低一些,明面上的考虑是,让拉近各地区水平,要不然教育水平相对低的少数民族学生,要进好大学太困难了。
而暗里还有一个好处,缓解少数民族融合进华夏民族的怨气。同时加速同化,这是维持华民族稳定的需要。
而现在这个时代,暗里的好处,是刘璋迫切需要的。
现在川军大规模开疆拓土,靠的是武力,大宛骑,弓骑兵,藤甲兵,强弩兵。不管山地战,水战,平原战,守城战,全部所向披靡。当然拓展土地容易。
可是这些土地上的百姓,根本没有归附,别说西域,西羌,草原和高句丽,就算是滇州,经过这么长时间。还是没有从心里上认同自己是大汉子民。
而如果有普遍的四科举仕,这些少数民族为了出人头地,不得不吸收汉文化,并且选择当大汉的官员。那就完成了同化的最重要一步。
第一是文化同化,少数民族学习了汉文,从小接受“我是大汉人”的教育,慢慢的就可以潜移默化。
另外就是网络了少数民族精英。那些参加四科举仕并且取得官职的,哪个不是少数民族的精英。而给予这些人官位和其他待遇,他们瞬间成为既得利益者。
有了这一批人,是束缚住少数民族依附大汉的锁链。
武力征服只是第一步,如果没有后续同化,武力征服的地方都是虚影,由此,四科举仕就变得非常必要。
而少数民族的加分,就是鼓励少数民族参加四科举仕,对汉民族绝对是有益无害的。
行刑还在继续,在黄月英宣读三大政令时,无数人人头落地,血液渗入石板铺成的地面,如一条条小溪流到许多川军文武脚前。
黄兰,李材,司马徽,庞德公,鲁肃等人承受凌迟之刑,已经血肉模糊。
功臣阁建立在尸山血海之上,山河破碎图招展在尸山血海之上,三大政令在尸山血海中宣读,而刘璋即将登基,同样要踏过已经一片血红的地面。
“所有人尸体就地掩埋。”
“可是这里是功臣塔下……”
“就这样了。”
好像泥水一般,刘璋踏过血地,后面文武百官紧随,仿佛趟过水田,向宫殿走去,每个人的鞋子上都沾满血水。
远处围观的百姓,从来没想过,刘璋不但要在登基前杀掉黄兰等犯罪之人,还是在登基当天杀掉,并且在这种惨烈的环境下,走向自己的帝位。
“主公。”
离开了望星台,出了好远,直到血腥味消散,关银屏回头看了一眼,策马到了刘璋近前,从腰中拿出一把弯刀,对刘璋道:“主公,这个还给你吧,我觉得你并不需要。”
刘璋侧眼看着弯刀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