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冒充老张传人(1/2)
乱猜也没用,苏铮寻思着上前问一声,正好这时一阵风吹得急了,冻得中年人一阵哆嗦,睁开眼就看到了苏铮,愣了一下问:“小姑娘,你有事?”
“我想问一下,这里是朝阳山码头吗?”
苏铮说着抓紧了肩上箱子的背带,这个小动作泄露了十几岁孩子的紧张和腼腆,容易让人放松警惕,但她的神情却很大方,语速平稳口齿清晰,不是那一味胆怯不顶事的,又能让人高看一眼,觉得顺眼舒服。
徐老大暗暗点头,本来惫懒地不想说话的,这时语气也蛮好:“是啊,这里就是朝阳山码头,我是这里管事情的,你可以叫我徐大伯。小姑娘你是来找人的还是搭船……”
徐老大说着打量这女孩两眼,看她身上衣料不上乘,却收拾得很干净整洁,不过这么小没大人陪着,也不像是要搭船的样子。
“徐大伯好。”苏铮笑着说,“我过来不是找人的,而是有人推荐我过来。”苏铮走到棚子下面,“借您这桌子用用。”
“随便。”徐老大微微坐起身,心里想着是谁推荐一个女孩子到这里来,来做什么?然后他就看见苏铮把背着的箱子放下来,他觉得这东西有些眼熟,一时间没记起来,直到苏铮打开箱子,拿出一条写着字的幡布出来时,他顿时记起来了。
“代笔老张?”
这幡布上可不就是这四个字吗?他可看过许多回,没错的。
“老张头叫你来的?”他看看箱子里齐全的文房四宝,有些发愣,“他叫你来代他做代笔的活?”
苏铮笑笑:“张爷爷有事去外地了,暂时不能出来给乡亲们写信,正好我在家里没事,正好能顶上几天,他说过来就来找徐大伯您,说您是个热心的,能帮我这个小丫头撑个场子。”她说着不大好意思地低下头去,“我今天也是第一天出来。”
她看了幡布一眼,这幡布确实是代笔老张的,就叠好放在小木箱里,正好给她借来用。
她想得很清楚,自己没人际没出路,钱是一大问题,出行相关的事情也需要自己去摸索,否则到时候万事俱备却离开无门,那就有意思了。
这个朝阳山码头,她自己上次了解过,代笔老张的小册子上也有介绍,是庚溪镇几大码头中最为落后荒败的,也做航运,但是客流量极少,这里出航返航的船只都是在其它码头混不下去的,不是交不起昂贵的手续费,就是船小而差,没有竞争力。所以相对地,这里拉客的条件也最低,只要你交钱,不会太过问身份,也不需要登记,上了船就可以走人,什么时间点都可以。
最最重要的是,这里不是任何一个势力的地盘,不用担心和刘府撞上。
同时,不得不说,代笔写信是她眼下除了偷盗抢劫外唯一的赚钱方式。
借着代笔老张的名义,能赚几个钱是最好。不能,来一趟就当是对这里进行实地考察,心里有个谱。不然她一个小女孩在这里探头探脑的多奇怪。
徐老大短暂惊讶之后就皱起了眉头:“可老张头不是说去大都养老吗?”大都是本朝的国都,离这小乡小镇的可有十万八千里,这一去基本上就是不回来了。
苏铮听了也不慌,淡笑着回答:“张爷爷心里没底咧,毕竟是几十年没见过面的亲人,大都又远,这次其实他是准备先去他儿子发迹的地方打听打听,觉得合适的话再动身去大都,不行的话就还回来。”
这倒不全是苏铮乱说,代笔老张的册子最后一页写着,他儿子出门在外做生意,他自己是孤寡老人在老乡活不下去就出来混口饭吃,一晃在庚溪镇及附近游荡了有十几二十年。
这种情况下,心里没底,怕儿子跟自己生分,所以想先打听打听儿子的人品家境之类,再决定要不要赶远路冒险去投奔,她觉得这是很正常的心理,但拿出来哄哄人很说得过去。
徐老大想了想,觉得也是,不过他还有疑问,抬头细细打量苏铮:“你是老张头什么人?我和他相识的时间不短,可从没听他提起过。”
“我姓苏,和张爷爷是偶然相识,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