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了解(2/3)
江下游的广陵、建康,以及淮水下游的淮阴。抵达淮阴的舶来品,经由淮水、泗水、汴水,进入两淮、河南地区,其中的一部分,来到了开封。
税官根据这几个月过关货物的数量以及税收增长情况,简要介绍起来:
“因为此次朝廷派出官船到岭表贩卖货物,并大量收购海外特产,所以,运回中原的舶来品比往年多了许多,开封这里,货源相对充足。”
“同比去年,总体上增加了大概...百分之一百三十,这还是官船第一次跑岭表,规模不大的缘故,且去的是交州龙编、广州番禺,其实是当坐贾。”
“若将来,官船抵达南海,作为行商,主动向南海各国收购特产,带回来的货物,还会大幅增加。”
李昉听到这里,问:“北货呢?自北地过来的货物,譬如,塞外辽西的皮货。”
“殿下,来自辽西那边的皮毛,因为之前等同于无,所以没有同期数据...”税官将一份资料上呈。
“自官军平定幽州,并取了营州,和契丹、靺鞨各部展开边贸,仅仅数月时间,铁针、铁剪等铁制日用品就大受欢迎,换回大量皮货。”
“来自塞外辽西一带的皮货,在开封这里,很快多了起来,鹿皮、貂皮、熊皮、虎皮,都供不应求。”
“基本不存在滞销的现象,毕竟来自塞外的皮货,质量确实好,很受欢迎。”
说到这里,税官还补充:“因为行在即将迁至开封,所以许多商贾囤积高档皮毛,准备到时候卖给富贵人家,也好赚更多的钱。”
“所以,只要有货到,就会被抢购一空,以至于北地皮货价格每日都在涨,如今,一条上好的貂皮,价格比起上个月,涨了百分之三十。”
“涨得这么快?”李昉对这个消息颇为惊讶。
他作为皇太子,吃穿用度不需要操心,太府寺、少府寺自然会解决。
但是,母亲让他一定要看账本,看开支,加上自幼就有过不少历练,所以李昉对于物价还是很敏感的。
他知道寻常百姓吃一顿饭,折算成钱也就十来文,所以自己吃饭时不会铺张浪费,也不会特意追求山珍海味。
他知道父亲当年,家里的被褥破了补,补了又补,就是不买新的,是因为一床被褥百余文的价格,对于家境拮据的父亲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哪怕是现在,许多百姓家中的被褥,也是破了补、补了又补,尽可能省钱,所以,他睡觉不追求过于奢华的卧具。
现在,开封行在正在建设,他奉命来开封做“监工”,还要顺带了解一下物价。
虽然总税司会定期统计各地物价,整理成册上报、存档,所以李昉一直在关注各地物价,但每到一处,他就要亲自到税关看看,了解一下当地的物资流通情况。
现在,李昉就注意到一条消息:来自北地的貂皮,现在被开封的商贾大规模囤积,价格一直在涨,且有价无市。
因为这是奢侈品,所以价格飞涨对寻常百姓的直接影响不是很大。
但是,花了大价钱买貂皮的富贵人家,肯定要把开支转嫁给别人,这转来转去的,最后还是会转嫁到寻常百姓身上。
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就是整体上的物价上涨,这对寻常百姓而言,就是日常生活开支增加。
“有人在囤积居奇,你们就这么看着?”
李昉问,税官们赶紧回答:“辽西营州那边,毕竟是刚打开局面,官府和那些契丹、靺鞨部落做买卖,只是开了个头,交易量有待提升。”
“所以运到开封的皮货数量相对不多,经不住抢购,这物以稀为贵,售价自然就涨起来了。”
“税关市场这里又不能限购或者限价,否则只会引发商贾们更疯狂的抢购,涨价更快..”
李昉明白这其中的道理,想了想,叹了口气:“也罢,你们注意粮价、布价即可,要是有谁敢恶意哄抬粮价,决不能袖手旁观!”
父亲让他外出“公干”,就是要多处理实务,多接触国计民生。
如今河北已纳入朝廷治下,南北物资流通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