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创业(再续)(2/3)
李笠通过现场实地考察,发现了一个机会,那就是他若“发明”推杆式活塞风箱,肯定是一个“划时代”的发明。
但是,工匠的地位很低,他“发明”风箱出来,最多不过得上官一个“好”字。
不仅如此,这个时代的冶炼工知道煤可以用来炼铁,但烧煤炼出来的铁很脆,所以还是以木炭炼铁为主。
而煤炭,鄱水上游就有地区零星出产,有人将其贩卖到鄱阳,作为替代木炭的燃料出售。
李笠不是没想过,若他“发明”煤炭焦化技术,也就是“发明”焦炭炼铁技术,献给朝廷,会不会因此发达?
感觉不靠谱。
搞不好官府会因为他对冶金“有心得”,于是将他转籍,从卑贱的吏籍转为更卑贱的匠籍。
感慨一番后,李笠往铁冶一隅走去。
他来到一处打铁棚,从腰间解下装着鱼的鱼篓,交徒,又和正在打铁的铁匠们打了声招呼,便坐在一旁,看铁匠制作鱼钩。
后世有各类自动机械制作鱼钩,长长的钢丝从机器入口进去,一个个鱼钩就从出口出来,生产速度极快。
而现在,只能靠铁匠手工制作,一个个慢慢做,费时费力费炭料,所以成本不低。
这种在后世极其落后的工艺,却是当前时代的主流,李笠已经记录下主要步骤:
一,将熟铁条烧红后截断,然后锻打成薄铁片,就像铁匠给官府打造的铠甲甲叶那样,但要更薄些。
二,再把铁片烧红,然后“切丝”,于是得到了一根根截面为矩形的铁丝,就像作菜时将冬瓜切丝那样。
三,将铁丝的一头锤扁,一头磨尖,然后将其弄弯,便制得一枚鱼钩,当然,若要鱼钩带倒刺,还得多一道“铲刺”的工艺。
四,将鱼钩烧红然后放入水中急速冷却,是为淬火;冷却后再适当加热一段时间,是为退火。
淬火工艺能让金属制品变硬,退火工艺能让金属制品变韧,只要把握好火候,一枚硬而不脆、韧而不软的鱼钩就做好了。
一连串的步骤下来,耗时耗炭耗人工。
这个时代和后世不一样,并没有商品化的鱼钩广泛销售,鱼钩是纯粹的手工制品,没有统一的大小尺寸,没有统一的售价。
想要鱼钩,就只能找铁匠做,具体情况,要看个人和铁匠的约定。
和铁匠关系好,或者对方好说话,用一条鱼、几个鸡蛋就能换得若干鱼钩;
若关系一般,那价钱就有得谈,便宜与否,完全看个人口才和铁匠心情。
有的铁匠嫌麻烦,因为鱼钩又小、做起来又麻烦,所以宁愿不赚这钱,任别人说破喉咙也不愿做。
但有时候由不得铁匠愿不愿意,鱼钩都必须做,这样的客户自然来自官府、富贵人家,但也只是官吏、贵人们垂钓怡情,才会对鱼钩产生些许需求。
李笠这段时间往铁冶跑得勤,舍得花钱,又会套近乎,和铁冶的铁匠们关系不错,加上要的鱼钩又多,所以成了“大客户”,能以较低的价格买到质量过硬的“定制鱼钩”。
今日,他就是来收货,因为时间还早,所以优哉游哉等着,和铁匠们说说家长里短。
李笠已经想了个赚钱的办法,那就是自己购买鱼钩、麻线,制作长二十丈带着上百子钩的排钩。
然后租给同村渔民(收适当押金),归还时若鱼钩少了,按数量以合理价格从押金里扣除就行。
有上百个子钩的排钩价格不菲,白石村里许多渔民没那么多钱买,但李笠的排钩租金合理,所以村民们租得起。
现在,李笠的母亲和嫂子就在家,出租排钩,然后开始试着养殖蚯蚓。
租排钩、养殖蚯蚓,就是李笠给家人安排的一个创业项目。
用大型排钩钓鱼,对蚯蚓的需求很大,虽然蚯蚓在地上到处都可以挖出来,但总是要花一定时间,于是配套卖蚯蚓也是商机。
在后世,除非是超大规模养殖蚯蚓,一般的家庭养殖蚯蚓,技术门槛很低,成本也不高,操作起来方便。
李笠没学过,却听别人介绍过。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