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日月永在》

ABC小说网(abctxt.cc)

首页 >> 日月永在 () >> 第三百四十八章:经济内卷化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abctxt.cc/198830/

第三百四十八章:经济内卷化(2/3)

帝不说话,格里安奇小心翼翼的打量两眼,字斟句酌的说道。

“劳动力过剩,对于封闭的社会是绝对不利的,因为内部无法消化就会不停的产生在内部的经济层级递减。

不仅会破坏城市化进程,更会使得除农业外的其他工业副业重心转移。

但是劳动力过剩,对于开放的经济环境则是相对有利的。

这就是我之前提及的,皇帝陛下您前两点对经济的要求和第三点产生冲突的原因所在。”

限制资本的发展,严控外资的流入,就是一种封闭的社会经济体系,大明过剩的劳动力资源就势必不可避免的产生内卷化。

“没有外部资本的流入,大明国内的资本方可以畅享人口红利,安然享受着数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口资源。

粮食不够,他们就雇人来种,布匹不够,他们就雇人来织,煤矿不够,他们就雇人来挖,这就是通过堆人口数量的方式来增加生产数量。

而一旦放开外资的准入,在雇佣关系上,可供劳动力的选择就会多出,虽然性质都还是压榨。

但起码可以增加劳动力的雇佣成本。

在对外的贸易中,因为大明本身的商品成本因为劳动力成本极低而相应化降低,在大宗交易中是占据绝对竞争力的。

同样的纺纱,欧罗巴的价格就要比大明昂贵,这就是劳动力差矣导致的。

如此一来,贸易顺差就会出现,这就是我之前提到的相对有利的地方。

而大量引进外资,对内抬高劳动成本,可以使得资本方的发展重心发生转移。

一旦依靠人数来增大产量的方式入不敷出,那么就势必要想办法如何降低人力成本同时,仍然还能使得生产力不降低。

要么死命压榨和剥削劳动力,要么在技术层面革新。

而眼下,泉州已经在这一块迈出坚定有力的步伐,也看到了成绩。

大明的海船技术对比我看到的十几年前的记载,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这就是资本方为了海贸往来速度能够增快,多出两趟货赚取更多财富所引导推进的。

所以我建议皇帝陛下,泉州前进的脚步不能在这个时候停住,相反,您还要鼓励和支持更大规模的开放,不仅是在泉州,包括福州、广州、珠江等地都要如此。

大明是一个伟大的帝国,眼下也是一个充满了财富和机遇的帝国,是无数海外商人趋之若鹜的宝地。”

格里安奇的话说完了,朱允炆陷入到沉默之中。

他听懂了格里安奇的意思,所以他需要仔细考虑一下这其中的利弊。

是全面放开和鼓励资本的进步和在这个国家占据的比重地位,还是有限度的画出一个框架,让资本在其中蹦跶,只作为大明这个国家的税收来源之一。

不过格里安奇说的确实有道理。

大明包括之前的历朝历代,无论是盛世如开元,还是南宋时期高度发展的自由商贸。

中原这片土地上的百姓,从来没有真正实现过富庶。

绝大多数超过九成以上的百姓,仍然是处在勉强及格的温饱线上。

大多数人一直在强调生产力,却又有几个真正懂得什么是与生产力关联的社会关系呢。

朱允炆本来以为他懂,来到大明后才发现他其实并不懂,而现在他明白了。

技术革新使得生产力增加只是能够一目了然看到的结果,变更社会经济形态才是推动技术革新的前置条件。

而这一点上,几千年来的中国王朝都懒得去思考这个问题。

唐宋元明清都是如此,甚至经济内卷化最严重的时代,就是乾隆、嘉靖时期。

整整四亿多的中国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地方的小地主、小资本家可以安然趴在几亿人的脑袋上吸血。

现代话来说,就是在享受‘人口红利’。

人口红利从来不是老百姓享受的,而是工厂和资本家享受的。

因为人越多,劳动力越廉价。

而劳动力越廉价,老百姓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手工品就不值钱,或者拿命去打猎、翻山越岭翻找的名贵药品也不值

状态提示: 第三百四十八章:经济内卷化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