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大势(2/3)
要是到南京来,可能会路过淮安府啊。”这倒是不一般的思路,自从人们知道闯逆新年后往京师进发后,不少人都是感觉悲观。江北这里有几个拥兵数万的总兵,目前为止没有一股兵马往北方去。山东的兵马不仅没有北上,反而是纷纷南下了。
因为前两年张献忠和李自成分别窥探南京,朝廷加强了凤阳,滁州,和州还有九江一带的防御,从马士英到史可法这些文官,再到左良玉和黄得功,刘良佐等武将,现在又来了刘泽清,南方的力量增强了,北方却是相当空虚,顺军已经号称百万,官兵没有哪一部敢撄其锋,如果守城也守不住,谁都知道京师是守不住的。
鞑子围京师不成功,主要是城中军民畏惧鞑虏,君臣百姓齐心,外面还有源源不断的救兵前来。
李闯围京师,外无敢救之兵,内无必守之城,稍微有些常识的俱是明白这一点。
韩森闻言道:“难说的很,前两年巩驸马南下,人都说是皇上要看南京宫室,准备南下。后来说是南京宫禁坏的不成模样,皇上就没有来。”
闵元启摇头一笑,这样的话肯定是民间的揣测之词,南京宫室有些地方肯定年久失修,但多半地方应该是保存完好。就算有不少毁坏的地方,朝廷不至于几十万两修宫室的钱也拿不出来。
应该是崇祯在十四年后考虑到南京为备选,但由于宋朝的教训太惨痛,加上土木之变有徐有贞等南迁派被证明是错误的,于谦在关键时刻顶上去,为大明保了半壁江山,这个例子更是令崇祯有苦难言。
其实崇祯本人尚有幻想,京师毕竟是周广数十里的大城,城中人口百万,帐面上的禁军数字还有十几万人,加上粮食充足,大明还有大半国土在掌握之中,如果李自成围城不利,就象打开封那样攻不下来,流寇只能解围而去,京师在手,则大义名份犹存。
崇祯最主要的是不愿担失掉过半国土的责任,这个人向来如此,浑身上下一点儿担当没有。陈新甲替他议和,消息泄露后崇祯杀陈新甲脱责,打这件事之后,更是没有一个大臣敢替大明天子效力了。
至于普通朝臣,明眼人很多,北方一片空虚,军队毫无战意,李闯打败孙传庭后根本无人可制,就算围困京师一次不成还会有第二次,或是根本不必撤围,皇帝的幻想毫无道理可言。
在崇祯十六年时,多名敢言的大臣劝皇帝南迁,或是最少把皇太子送到南京,结果这些最后的机会和希望都被崇祯拒绝了,直接葬送了。
闵元启想起这些事就心烦意乱,这是大局,他根本无能为力。
“现在先召百户下旗军,按户分粮。”闵元启道:“叫旗军们吃饱肚皮是眼下最要紧的事。”
几个小旗官和众多旗军都是一阵欢呼,数十人涌到漕船之前,开始搬抬粮食。
整个百户都轰动了。
原本分粮便是要紧大事,前一阵闵元启生病十来天没有出门,盐越煮越多,柴薪都快跟不上了,现在各处的山坡林地都是有主的,军官和士绅们把林地柴山都瓜分了,不仅军户这里,灶户们的柴薪也不够用,这也是徐光启打算改煎为晒的原因所在。
军户们煎出来的盐,卖了银子买得粮食,同时还要拿出来换一部份柴薪,很多林地都是有主的,多半在军官们名下,也有一些是民户士绅的,他们只能拿银钱或是粮食去换。
柴薪和人力都是成本,煎盐也并非是无本生意。
此时整船的粮食搬抬下来,整个百户内只要能走动的都是赶了过来,大伙早就等急了,好多家都已经快无米下锅。现在这种春荒时节,田亩里杂草都没几根,到处是枯黄的野草和混杂残雪的冻土,根本找不到什么可吃的东西,再耽搁下去,怕是真的要饿死了。
粮食搬抬下来,人群发出阵阵高兴的欢呼声,男子们自动上去帮忙,妇人们有不少都激动的掉下泪来。
闵元启神情严肃,眼前这些人的窘况并不是他造成的,这些人几十年前上百年前就是这般穷困,这种穷困已经是一种烙痕,深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