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1/3)
谢安是王国宝的丈母爹,知道其性子,便抑而不用,这引起了王国宝的不满。
王国宝认为自己出身太原王氏,又是王坦之的儿子,如此高的身份,怎么能屈居下位?于是依附司马道子,挑拨离间其与谢安的关系。
王国宝的堂妹,是司马道子的妃,与司马道子一起乘车游玩时,趁机诋毁谢安。
王洵和**是兄弟,是王导的孙子,与谢氏都有姻亲关系,但两族渐渐生了嫌隙,并因此,谢安切断了与王洵、**的姻亲关系,致使两族生了仇恨,有了争端。
在这种情况下,谢安到广陵的步丘(今江苏省江都邵伯镇)出任地方长官,主动交出手中权力,以避开是非之地。
司马曜也不怪吕思勉说他愚柔,错失一良臣啊。
把谢氏从朝廷中排挤了出去,各方人士都安心了,然后嘛,来来来,小算盘走起!众人心里啪啪的算计着。
谢安病逝后,王洵升至侍中,司马曜颇为倚仗;司马道子辅政,他以王国宝为中书令、中领军。
司马曜沉溺于酒色中,夜夜畅饮,又好佛法,并在殿内设立僧道居住、说法布道的处所,并引来诸佛教徒居住。
司马道子也崇尚佛教,且在这方面用度奢侈,使士民都实在不堪忍受他的命令,与司马曜不愧是兄弟,也是夜夜畅饮,并蓬首昏目,不顾形象,明明是辅政之人,但,政事上却多有过失。
司马曜不亲自处理各种政务,却把与司马道子沉溺于饮酒、歌舞中,当成自己的正事。
有这样的皇帝,这样的辅政,风气怎么能好。
朝廷上,得两人宠信的,都是小竖,对外,两人也是宠信的小人、尼僧,这些人盗用权柄,卖官贩爵,政令和刑法错乱,朝政愈发的乌烟瘴气。
表面上看似司马道子与司马曜一条心,但,实际上司马道子也有自己的想法。郡守长吏,多为道子所树立,势倾天下,朝野辐辏,这样必于司马曜之间产生嫌隙。
司马曜和司马道子的母亲,很是喜欢司马道子,司马道子也倚仗着这份喜欢,数次在酒后失礼,司马曜欲废黜司马道子,可是他们的母亲不同意,并逼司马曜就范,因此也无法废黜司马道子。
吕思勉指出,其实当时已经有了太阿倒持之势,也并不全是他们母亲所逼。也就是说,此时司马道子的势力,已经不是司马曜随便就能撼动的了。
对这一局面司马曜当然不乐意了:爷是要你来帮忙辅政的,让皇权不再旁落,你他丫的上来做什么呢!
但,司马曜当时任用的王恭、殷仲堪、王洵等人,都是文学之才,却不是治国理政的能手,虽然用这些人做了些部署,来抑制司马道子势力的继续发展,可是从后面的事情来看,其效果并不明显。
文章写的好的人,未必会理政;把政治打理好的人,未必文章写的好。术业有专攻,“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才是最好。
司马曜宠爱的张贵人,当时已经有三十多岁了,帝王身边最不缺的就是女人,三十多岁与十几岁的小姑娘们来比,都已经步入了老女人行列。
某日司马曜到张贵人这里喝酒,酒后开玩笑到:今年爷要废了你!
恐怕张贵人也很担心被司马曜嫌弃,听他这么说,很是生气,便趁司马曜醉酒酣睡时,将其给捂死了。
吕思勉认为,这不是真相,但,可以确定是宫人所为。当时王国宝能勾结陈淑媛,自是知道宫内之事,而王国宝又是司马道子的心腹,这事,恐怕与两人脱不了干系。
之后司马曜的儿子,晋安帝司马德宗继位。
这个司马德宗,史籍中曰其是傻子,口不能言,不辩寒暑变化,不知饥饱,没有生活自理能力,全部都要靠别人照顾。
如果晋惠帝司马衷,真的是个傻子,那么晋安帝司马德宗,是个比司马衷更傻的人。
司马曜还有个儿子司***,是个聪明之人,为什么不立德文,偏偏立了个傻儿子,有人曰,在皇帝不能亲政,受制于人的情况下,一个傻皇帝,才能活的长久,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