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军官进修班(1/4)
相比大陆地区广东境内的甘蔗种植环境,亚龙湾其实并非理想的种植地,按照农业部的估算,这里的甘蔗田产量顶多就在每亩三吨上下,大约为广东蔗田的三分之二左右。[燃].[774][buy].[co(7764))这并不是仅仅是甘蔗品种差异造成的产量不同,主要还是由地理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即便是在穿越之前的那个时代,海南与大陆地区的甘蔗亩产量也存在着类似的差异。
但对于考察团来说,每亩六千斤上下的产量已经足以让他们兴奋了,因为在这个时期,两广地区甘蔗产地的亩产量其实远远没有达到后世的水平,最好的地方也就是七千斤左右的亩产量了。
按施耐德所说,这里有上千亩的甘蔗田,股东代表们很容易就可以估算出年内大概能收获六百万斤左右的甘蔗,按照两广地区制糖业的一般榨糖水平来推算,制出三四十万斤蔗糖应该是比较稳妥的数字。而这还仅仅只是海汉人对蔗糖业第一年的试水之作而已,如果不出意外,海汉人在获得第一年的丰收之后肯定还会进一步加大甘蔗种植面积,将糖业当作崖州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来进行发展。
明代的时候,中国出产的红糖、白糖、冰糖等糖类商品已经大量出口到日本、东南亚乃至西方国家。《天工开物》、《闽书南产志》、《物理小识》、《广阳杂记》、《兴化府志》等著作中都记载有熬炼白糖的方法,可见当时中国制糖业的兴盛。由于当时的技术传播手段所限,白砂糖是类似丝织品、瓷器这样技术含量较高的商品,一直受到西方商人的青睐。据史料记载,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船在崇祯十年时造访广州,在当地购买的物资当中,就有白糖13000担,冰糖500担。
以考察团连日来的所见所闻,股东代表们不难推测海汉人的意图就是要把大陆地区的蔗糖出口生意抢一部分过来。虽然本地的种植规模还远远不能与大陆地区相比,但股东代表们相信海汉人敢打这主意必然就是有了某些能够控制成本的办法海汉商品的最大竞争优势就莫过于成本,胜利港所出售的商品,其价格永远都比同行的竞争对手们要低几分。虽然这里的甘蔗种植业才刚刚起步不到一年,但大伙儿似乎都能够预见到本地制糖业的光明未来,在这个阶段就通过投资来介入这个行业,无疑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
由于股东代表们的热切表现,施耐德不得不延长了在甘蔗种植基地的参观时间,以至于天色都已经开始擦黑了,股东代表们才在催促声之下登船回港。
四月七日,考察团迎来了他们此次胜利港之旅的最后一个大型考察项目位于生离港以西两河交汇处的三亚内河港开发区。这个内河港紧贴着出海口,但由于出海航道较为狭窄,港湾内几乎不太会受到海面上风浪的影响,可以说是一处绝佳的避风港。而执委会在规划之初,就将这里划为了未来三亚主城区的商贸港,并且会作为兴建主城区的首批基建工程来进行开发。
三亚内河港的项目其实并不在“琼联发”的项目清单上,之所以安排考察团来这里进行考察,执委会是希望能让这些富商们了解本地的规划状况,从而对三亚地区未来的发展前景拥有更多的信心。
考察团乘船从胜利港出发之后,先后绕过榆林半岛和鹿回头半岛,便抵达了内河港的入海口航道。这里的航道比进入胜利港的航道窄了一半多,最窄处仅有四五十丈宽。两艘双体帆船都将船帆降下了一半,一前一后缓缓驶入这段狭窄航道。
王汤姆这两天都跟着船队出行,一方面负责船队指挥和安全护卫,另一方面他也要对周边的环境状况进行一些简单讲解。这时候王汤姆就拿着一个手持扩音器,向股东代表们说道:“各位请看右舷,我们会在这边的山坡上修筑炮台式的防御工事,对进入港湾的航道进行护卫。今后停泊在这个港湾中的船只,也无需担心会遭受到外来的攻击。”
驶过航道进入到内河港湾之后,考察团的股东代表们很惊讶地发现,这里的岸边已经有数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