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招揽人才(2/3)
先生会来此寒苦之地。”王茂如在火车站,见到了传说中的药王孔庆玺。孔庆玺虽然年纪很大,但是身体健壮,笑道:“大人客气了,能让大人亲自迎接,老夫真是非常惭愧啊。护军使收复国土,为国为民驻守边疆,老夫佩服之至。”一揽手,介绍身边的众人说道:“护军使,这次老夫不是一人来,这是半园居士张朝墉,这位是冯氏医馆馆主冯金封,这是留法毕业高材生楚庸,这位是留日毕业高材生魏东龄,这位是四川高才师少阳。”
王茂如在接站之前自然听马六舟详细说过他们同来的几人,这张朝墉是四川奉节人。先世为书香门第,父亲是举人,幼承家教,善诗文,精书法,考取拔贡后,先后到蓬溪、宜宾、成都等地任教。之后张朝墉离川远游黑龙江,至齐齐哈尔入署黑龙江将军程德全文幕,主管屯垦事务。又奉檄与徐鼐霖相偕,勘查中俄边界。民国建元,继续在黑龙江都督兼民政长宋小濂幕府。朱庆澜任督理黑龙江军务兼巡按使,于是去年八月设黑龙江通志局于城西黑龙江图书馆,张朝墉受聘为纂修。
冯金封,河北昌黎人。自幼聪明,勤学好读,11岁时就能写诗作画,深得家人、邻里和师长的喜爱。20岁中举,为官七品蓝翎,奉调于吉林省钱局任职。冯金封对当时清政府的舞弊腐败深恶痛绝,在著名中医王老先生的影响之下。决定弃官从医,以医济人。于是拜王老先生为师,苦读医学著作,认真钻研医术。先后攻读了《医宗金鉴》、《寿世保元》及《雷公炮制》等中医专著。经过二三年的时间,便比较熟练地掌握了中医外科的治疗技术,在家乡昌黎县党家庄一边教书一边行医,颇受当地乡亲们的欢迎。之后辞官的冯金封携眷来哈尔滨行医,住道里外国八道街(今端街)。冯金封在行医中很注重医德医风,对于就诊的贫苦患者,经常是少收费或不收费。
至于楚庸是奉天凤城人,留法学习市政建设与规划的冷门。毕业时民国初立,拒绝了法国企业的聘请,希望归国为共和的民国立一份功。然而虽然民国成立,但论是北京政府还是民党。干得都是争权夺利的事儿,论哪一方都龌龊不已。他回到凤城老家做了一个地主和慈善家,不甘心荒废学业的他,自到马六舟政府。恰好马六舟也需要这样一个人才,一封电报便将这位大才给招来了。
至于这个魏东龄是到日本学习文化。接受革命党影响参与革命党,然而他意识到只有革命不能救国后,转而学习机械制造。但没有一所日本技工专科学校接受中国留学生,这让他心生警惕起来。并且警醒认识到日本人并非对中国友好,他们支持中国人革命。却对真正想学习技术和科技的人拒绝,这绝不是为中国好的方式。民国初立之后。魏东龄读了王茂如的《大国崛起》之后,赫然发现国人也可以有这种国际思想,转学日本的国际关系学,然而却发现,日本人的教材居然是王茂如编写的《大国崛起》和他在北大教学一年所编写的教材。民国三年毕业回国到北京政府外交部求职的时候,因为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魏东龄这个曾经在日本参加过一段时间革命党的小外交官被扫地出门,只好回到吉林老家。正巧他的妻子与马六舟二子马忠学之妻是姐妹,他算是马六舟的晚辈,更知道如今效力的是王茂如本人,之后,魏东龄欣然来到了呼伦贝尔。
至于最后一个人师少阳,曾经做过三任知县的师爷,属于一个全才型人物,他人聪明,但个性有时冲动,不过因在前朝为吏多年倒也埋下不少人脉。因为他属于旧式人才,一路上西学的楚庸和魏东龄对他很是不屑,而且师少阳是浙江绍兴人,一口浙江口音的官话,听着也让两人感到别扭。师少阳也不在意,四十几岁的人还跟二十几岁的小伙子斗嘴,那是没什么城府没深度的事儿。师少阳倒是与药王冯金封交谈甚欢,这两人都出身旧式私塾,不同的是一个中举,另一个两次考不中后果断放弃科举去做了师爷。
王茂如随后举办欢迎酒会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