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海权论(2/3)
出海经营的商人、审查海外商人等等。刘坤明专门去拜访了周世平,周世平只是吩咐领其职、负其责,好生经营,不辜负皇恩,至于具体事宜,要有决断,要敢于做主。刘坤明深感责任重大,也体会到在瑜亲王手下为官的好处,有充足的权力办事。刘坤明向居住京城的父亲禀报了皇上的重托、周大人的信任、自身的责任,刘文相嘱托儿子定要全力以赴,不负皇恩。拜访的商人带来大量的礼品,刘坤明不敢接受,实在推脱不了的,也吩咐家人记下来访者的姓名、住址,方便的时候退回去。这些海外商人没有送出去礼物,都有些惊慌,害怕日后遭遇不公,都有些惶惶不安。周世平知晓后,专门召见了刘坤明,言下之意在商言商,尽早融入商贸队伍中,掌握商人的心态,便于日后的管理。刘坤明有些不大明白瑜亲王的话,但也不敢多问,回府后求教父亲,才明白瑜亲王要自己收下礼物,安定商人的心。众多海外商人消息灵通,纷纷再次携带礼物登门拜访,这次礼物都送出去了,这些商人完成了在京城的任务,留下了少量的随员,然后赶赴大周各地,开始全力收购粮食和其他商品。刘坤明亦完成了在京城的使命,要赶赴粤州开始管理粤州、海州、琼州设立的商埠了,海运商贸的赋税依旧由各地商贸曹负责收取,只是各州、县要从商贸曹抽调官吏,专门收取海运赋税。
临行前,刘坤明从海外商人送来的礼品中挑选了一些,专程拜访了周世平。
关于开商埠、强水师的决定,周世平颇费了一番心思,皇上刚刚亲政,周世平便迅速将这件能够得到明显政绩的条陈上奏,并且详细说明了海权之重要,令皇上甚为赞同。
周世平的奏折中,对海权之作用大为渲染,他认为海军的目的在于会战,而最终的目的则为取得制海权以控制海洋,因此水师所需要的不是速度,而是强力的攻击火力,拥有优势的水师,才能控制海洋,控制了海洋,便可以借机控制大量的海外土地,到时候,可以大量移民,也就是将大周的百姓搬到海外去,控制这些地方,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而且,朝廷可以从中大量收取赋税。
在朝廷的辩论中,有部分大臣认为,大周乃是天朝,应该有天朝之风度,善待外来商贾,令外来之人顶礼膜拜就可以了,因为前朝亦有这样的光辉。
周世平很不客气予以驳斥,所谓的威严,是建立在强盛的基础上,没有谁会无缘无故来朝拜,而且,大周需要的,是实际利益,不是口头上的臣服。
还有大臣提出,强水师,需要大量的银两,不知道今后能否获取到这么大的利益。周世平不知道说什么好了,面对一群对海权重要性一无所知的人,周世平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朝廷辩论并没有引发什么波澜,开海禁的旨意很快下发。
周世平选择这个时候,是有所考虑的,毕竟有近半个世纪禁止海运,要有一定的时间适应,如今不是大规模交易的时间,所有的官吏、百姓包括商贾都有一个缓冲期,慢慢适应。到了下半年,粮食收购的时候,才是大规模海运开始的时间。
大周的商贾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探路,首先要明确到倭国、高丽、琉球的路径,熟悉这些路径,制成海图,提供给大周水师。
春节刚过,2月12日,刘坤明离开京城,到达粤州,商埠早已经建好,只是在原来码头的基础上,加以装修。
刘坤明上任管理商埠后,才知晓具体事宜的复杂,每天都有海外商人请求办理经商海运许可证,晚间不是商人、便是士绅前来拜访,都想从商埠中获利,商埠的人手奇缺,除了收取赋税的商贸曹官吏,刘坤明几乎是光杆一个,此外,海州、琼州的奏章早就呈来了,也就是一个问题:缺人。海州、琼州的商埠均由刺史管理、长史具体署理。
刘坤明正觉得无计可施之时,圣旨和周大人的书信到了,商埠的官吏暂定350人,其中粤州150人,其余两地各100人,这些人员中,按照商埠的性质,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