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狂士登顶(40)(2/2)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
凡此对照之说法甚多,举不胜举,然君子与小人之大有别,亦可以概见。
国际君友会认为君子着重在德性之真,与绅士不同,且有其一定之人格内涵,又非一般泛称之知识分子所能企合,因而,君子仍指在人格上品性上较完美之人,社会上也的确需要这种人。
当今之世仍不乏君子,也幸好仍有君子,社会乃能安和,人性乃能趋善,正义公理乃能存在。
想一言以蔽君子,则光明磊落庶乎近之。
何为君子?对“君子”一词的具体说明,始于孔子。
孔子对于君子的论述,不仅限于“君子”一词,“士”“仁者”“贤者”“大人”“成人”“圣人”等,都与“君子”相关。
如果将这些论述都包括进来,《论语》一书,所论最多的,无疑是关于君子的论述。
“君子”是孔子的理想化的人格。
君子以行仁、行义为己任。
君子也尚勇,但勇的前提必须是仁义,是事业的正当性。
君子处事要恰到好处,要做到中庸。
人并非天生就是君子,要成为君子,必须加强修养。
修养不仅包括内在精神的修养,还包括文、艺的培养。
孔子讲君子,主要是从道德品质上立论的。
君子由原来意义上的有位之人,演变为孔子心目中的具有理想人格之人。
虽然孔子也讲圣人,但是在孔子看来,圣人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论语·述而》)。
在孔子看来,君子的反面,即是小人。
《论语》中君子、小人对举者甚多。孔子将君子、小人对举,是为了通过对照,彰显君子的品质。
孔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社会秩序处于混乱状态。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各家各派都在寻求医治社会弊病的良方。
道家以无为而治为救世之方,墨家以兼爱非攻为平乱之术。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