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7 安居乐业(1/2)
李土根李老汉站在山坡上往下看着大片刚出苗,不过一掌高的大片小麦、玉米地心里的滋味甜中带酸,脸上的笑容却配了眼神中有微微茫然若失。
如此复杂的感情不似一个老农更类似一个经历曲折的文化人,而之所以如此乃是他站立的位置处于桃源,名为先安区的十八村,而他原来的居住地是西北老贫困区,一个边远小村。
那个小村土地贫瘠、植被稀疏、常年连吃水也困难。好在退耕还林与国家有各种补助,加上年青人都在外面打工有些钱寄回来,勉强的食物不缺寒衣不忧。
但与从电视上看到的、年青人回来叙述的外面生活比,他们的生活确实是属于中国最贫困的,只比电视上常见的外国灾民、难民安定温饱而已。
也有年青人想带父母去打工的地方安居,但去外面打工的年青人基本上属于最底层的劳工,收入在贫困地区看来是十分丰厚,可当地物价、消费也高,还没什么根据,就是想在当地种地也不成。
还有就是穷家难舍、安土重迁、不忍背弃祖宗坟墓等观念让他们迈不开步,一直守在只有老人与孩子的陈旧残破老村古屋。
对让贫困区的农民最有效的脱困之路容易却不简单,将他们安置到雨水丰富、土地肥沃之处即便是只种少许田地就可以让他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可是办法简单,他们弃置的土地可以植树,资金比一年年扶贫也不会支出更多,只不过前期支出大一些后面逐渐降低至零。
但雨水丰富、土地肥沃地方的土地也是不够种,本来按效益那些地方留下五分之一、十分之一的劳动力种植粮食就足够了,但连本地区的人耕地也不够种,怎可能再安置外来人口。
因而向桃源也正好有机会让贫困区的人口先整体迁移走,特别是那些进村要爬悬崖的村子肯定会第一批动员。另外桃源建设还需要大批搞基本建设的劳动力,他们那里的年青人外出主要是干这个,一起迁移到桃源也正好。
他们过去一般就近在砖瓦窑、石灰窑、水泥厂等厂里,或道路、桥梁、房屋、厂子等处干活,甚至是为自己家盖房子,一般离家近,让小孩也不再成为留守儿童。
加上国家会提供一些农业机械,帮助开垦土地,这一来一家人女性可以留在家里种地,男性在外干活十天半月回家休息二三天,日子与江南农民也不差上下的。
如李老汉家现在就是如此,两个儿子与一个孙子此时都在附近打工,不过刚来时整个村子的房子都是自己动手盖的,但他们每个人都有国家给予的补贴,所以说国家帮他们盖的也没有错。
同时土地开垦也同样如此外,开垦出来的土地每一家都给了一台手扶拖拉机让各家自己耕种。另又一定额度让各家自选农具、家用器具、小电电、粮食种子、日用品等等,帮助他们安居乐业。
每个外出打工的人都有一辆二万左右的皮卡,不少人每日都可以回家过夜外,孩子们上学也近了,又还是平地,与过去爬山越岭无法比。
现在山坡上种了苹果、梨枣、柿子等苗,也有小片竹子林,村边有不少菜地,因为最早种植有些叶菜已经是收获过了,此时黄瓜、西红柿正在成熟季。山下有大片已经开垦并种了庄稼的土地,山脚有人工湖泊,住的是新房子,让李老汉真是无法抱怨什么。
相比之下他之前住了几十年的地方还不如现在的牲口堋,由于留有许多空地长满青草,他们各家都养了一些牛、羊、驴,李老汉有闲就照看它们别乱跑。
吃穿用样棂是李老汉过去不敢想或至少没想到的,但他仍然有些怀念以前的日子。临行前已经被告知只需带些随身物品就可以了,他却在祖坟抓了一些土带来了桃源,将它们在山头挖个坑埋了。
现在那里成了李老汉的精神依托,有时会去那里坐一会儿,就是找不到黄纸、香烛,不然会在清明与七月半等节日祭奠一回的。
当然这也是按地球计算的,桃源的历法肯定与地球不一样,现在已知因此星球稍大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