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采访受阻(1/2)
“老乡,出啥事儿了?”向北悄悄走到一个村民旁边。本以为能打探点啥,对方却左看右望,视向北如同空气。
这大爷真是的,太伤自尊了!
向北又问了几个村民,同样是碰壁。
嘿,邪了门了。一大早就水逆不成?我信你个鬼!
向北读大学时曾是体育特长生,人高马大。看来只能硬闯了,这未尝不是办法。
刚工作时,带他的老记者就曾说过,记者要善于“突破”,这突破不单指脑子,也有体力。
你看电视上,不管是体育赛事,还是大型新闻发布会,摄像记者、摄影记者们彼此推搡,抢占有利地形,靠的就是体力。
突破出来的稿子才有分量。为此,哪怕是挤破头皮也无所谓。
凭借结实的身体,向北一点点挤到警戒线前。眼前的景象确实够惨:帐篷被大火烧的只剩下框架,四处散落的脸盆、椅子等生活用品,都已经被大火烧成焦黑、变形,帐篷周围的农田也被这场大火熏黑。看来火灾确实不小。
因为距离事发已经过去五六个小时,伤员早已被送到医院救治。
向北本能地往前靠近,试图寻找更多细节。新闻稿中,对现场的细节描写必不可少。观察力是对记者的基本要求。
但他忘了挡在身前的警戒线。
“哎,哎,哎,怎么回事?!”一名警察一边摘下手套一边朝他喊着。
向北并未作声。
“说你呢。”
“我?”
“对。”警察指了指警戒线,“咋滴,当我是空气?”
“没有,没有。我是没看到你。”向北回过神来。
“还是拿我当空气!”
“不不不,”向北伸进外套,掏出记者证。“我是北江晚报的记者,我叫向北。能不能跟您了解一下情况?”
“抱歉,警方正在勘查现场。”对方摇了摇头,又专心投入到勘查当中。
“你是市局的吧,我经常去市局采访,说不定咱们见过。”向北想用这种套近乎的方式博得对方好感。重生之谁动了我的挚友
向北自然明白曲长国所说的“表现机会”有什么含义,晋升?加薪?应该都有可能吧。但是,他对这种话天生反感。
在媒体圈浸淫多年,圈子里的钩心斗角,向北自然深谙其道。他深知当一个人陷入钩心斗角的环境中,他看待所有的人和事都是钩心斗角的,这会让一个人变得心理阴暗。向北不想变成这样,他还是有些书生气。
如果不是因为嫡系学长、校友和同乡这几层关系,向北甚至不愿意跟曲长国走得太近。当然,他也不愿意跟任何人走得太近。即便如此,在某些同事看来,向北已经站队了。
“这件事过去7个小时了,网上传播很快,全国各地媒体都在赶往这里。如果我们的采访没有突破,就等于起个大早赶了晚集。我也没法向社领导交代了。”曲长国有些着急。
“明白,阻力很大,不过我会尽量搞定。”向北心里清楚,曲长国这是胡萝卜加大棒给他施压。
“你放心,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报社派出的增援力量已经出发,相信会对你有帮助的。另外,我这里整理了一些关于骆河村土地征用项目的内部材料,都是我动用市里国土部门的关系搞到的。我让小罗一并带过去。”曲长国特意压低了声音。
向北明白内部材料的意义。很多时候,内部材料会让采访更扎实,更重要的是,可以从中挖掘到很多独家信息。
“小罗?哪个小罗?”
“刚到报社的实习记者,罗方伊。”
记者这个行当历史只有百年,但是跟铁匠、警察有几分相似——讲究师徒相承、言传身教。不然,光靠自己摸索,难!纵使你满腹经纶,少了实践也写不出干货。
“实习记者?该不会是过来帮我听采访录音的吧。”向北半开玩笑。
很难想象,一个学生会对这种报道能有多大帮助。即便是自己,都有些吃力。哎,别拖后腿就谢天谢地了。
“你可别小看这个小丫头,派她去自然有我的理由。对了,这次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