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反汉复秦(1/2)
“蒙将军和其他部将,现在暂时加入到我的军中,我们再从长计议。”
翁仲说道。
“如此甚好,大家就可以有汉军的身份了,我们慢慢再扩大义军的队伍。”
蒙恬十分赞同翁仲的想法。
蒙恬和翁仲清醒地认识到,现在不能只当是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彼此叙叙旧情而已。
摆在他们面前的是残酷的现实和危险的境遇!
二人悄悄商议着其他细节,直到东方破晓。
第二天,翁仲在赈济灾民的现场,向广大忍饥挨饿的灾民,发布了征兵入伍的通告。
那些流离失所的汉子们,正在为无事可做而发愁。
听到官府征兵的号令,便纷纷前来应征。
当然蒙恬等人早已加入了灾民的行列。
仅凭他们个个戎马一生的经历和过硬的身体条件,便无一例外地被官府选中。
蒙恬若干人顺利进入到汉军的序列,成为了吃朝廷俸禄的正规军。
“为了清水县的百姓,末将已扩充了军队,还请大人鼎力相助!”
翁仲以增加防卫力量,为了清水和大汉的长治久安为由,向县令说道。
“翁大人以社稷苍生为己任,下官定当全力支持!”
县令满口答应着。
县令现在非常依赖于翁仲的支持,为了清水的安宁,也为了顺应朝廷的意愿。
当然更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县令痛快地答应了翁仲提的所有要求。
蒙恬作了一名护卫,可以伴随在翁仲左右,二人倒也可以随时商议要事。
为了建立一支忠实可靠的义军队伍,翁仲将所有秦朝的旧将编在一起。
并将部分新参军的灾民和对大汉有不满情绪的士兵,组合成一支二百人的队伍。
蒙恬亲自统领,平时加紧操练,整顿军纪,奖罚分明。
时间如白驹过隙。
这支曾经的乌合之众,渐渐被蒙恬训练成了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一支骨干力量。
为了继续扩大义军的队伍,蒙恬差遣心腹部将,深入清水近郊的邻县。
动员当地的百姓也来加入蒙恬的队伍。
“新军入征喽!新军入征喽!”
“咣!咣!咣!……”
锣声四起。
各处的征兵将士高声喊着口号,百姓纷纷走向街头。
当他们了解到这是一支义军队伍时,便开始踊跃报名。
就这样,这支义军很快发展到了三四千人。
蒙恬也意识到,汉朝现在兵强马壮,又有韩信等骁勇善战的将领。
朝中有萧何、张良等谋臣辅佐刘邦,天下大事已定。
“如果急于起事反汉,必是以卵击石、自取灭亡。”
“只有韬光养晦、积蓄力量,耐心等待时机才成。”
为此,蒙恬和翁仲还考虑到,将来一旦爆发战事,一定要把汉军引到海上决胜才行。
汉军将士大部分都来自内陆,习惯于陆地上行军打仗。
而对水战并不擅长,尤其在茫茫大海之中,更没有任何的优势可言。
再者,如果与汉军的交战失利,选择在海上逃遁隐匿,也不失为一个绝好的选择。
翁仲从军中精心挑选了一二百名曾在海边生活过的士卒,组成了一支“海军”队伍。
这些人都是过去的渔民,他们对大海天生有种归属感,也懂得如何靠海生存。
这部分人马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如果这支海军队伍能够组织和发展起来,无疑会成为最后阻击和牵制汉朝的重要力量。
蒙恬和翁仲不愧为先秦的脊梁!
他们誓死效忠国家的胆识和勇气,使人仰止、令人称颂。
任何一个有所作为的朝代和帝王,都不乏一段轰轰烈烈的斗争史和革命史。
我们且不论他们的行为,是否推动了整个社会和名族的发展和进步。
如果放在独立的历史背景之下来看,这些人物都是民族英雄。
这些事件都是英雄事迹。
大汉初年,烽烟渐息。
自春秋战国至秦,华夏大地就始终笼罩在战火纷飞之中。
国家千疮百孔,百姓流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