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朝堂(1/2)
郑明明跟他的父亲说明了他的想法,郑喜坤很是意外。他最担心郑明明回来大吵大闹的要找素兰,没想到郑明明毫不在意素兰的离去。这件事要追究起来是郑喜亮无端惹下了大祸,害得郑明明妻离子散。
不过不管什么原因,不论谁的过错,事情都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了。追究还有什么意义?何况连郑喜亮都被人家绑走了。解决问题才是当务之急,是撕破脸开战还是降低姿态求和?两条路郑喜坤都不想走,战,一来出师无名,二来胜算不大。和,那就得给人家赔礼道歉,一国之君能愿意装孙子吗?而且这也不是他一句‘对不起’就能过得去的事,赔礼的后面跟着的就是赔款,你打了人家的脸,人家就得让你肉疼。
如果接受平康府的‘义绝’对大宁国来说那是极度的难以接受,现在事情已经掩盖不住了。那么要是接受了‘义绝’就等于承认错在大宁,是大宁骗婚在先。而郑明明提出了‘休妻’,若是这样大宁的面子会好看一些,这证明是平康府隐藏真相在先,大宁其实是误娶。‘义绝’与‘休妻’同样是离婚,计较的就是谁抛弃了谁的问题。这个问题看似没什么必要,因为结局是一样的,但其实很有必要,这是一个王府的面子问题,涉及到国民的自豪感。
郑喜坤自然早就想到了以‘休妻’的形式与平康王府对抗,可他担心郑明明不配合。郑明明千方百计才把素兰娶过门,无缘无故的就被拆散了,还要他写休书,他能干吗?郑明明主动提出‘休妻’让郑喜坤心头的大石稳稳当当的落下来一块。
平康府提出的要接伍竹一家回府,如今郑喜亮和许文彦两个大宁国的人在平康王府,自然要‘通质’,总不能大宁放了伍竹,平康还扣着大宁的人吧?这样也算互有过失,我们在平康境内抓了伍竹,你们不也在大宁宫中抓了郑喜亮吗?
至于大宁杀了齐老汉夫妇和鲁志诚一事,确实是大宁国有错在先,但问墨纵火烧毁了大宁的太子宫殿,这罪过也不比齐家灭门案轻吧?
两下相抵还算有的一谈,郑明明头头是道的分析让郑喜坤眼前一亮,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儿子终于也长大了。既不用开战也不用求和,而是堂堂正正去跟平康王府谈条件,这样的解决方式是郑喜坤最喜欢的。
可是平康王府接受跟他们谈吗?看那天追风的态度就看得出平康王府有多么的强势,根本就没有坐下来谈的意思,直接掠人、放火,大宁宫里来去自如,如入无人之境。
“父皇,我在华夏城碰到张阳了,他向城主告咱们的状,不如咱们也去告他们的状。咱们虽然杀了几个平民,那都是在郊外杀的,而且死的人也都是云水泽的居民,咱也管得着。他们却是在咱们皇宫大内肆意横行,咱们抓的不过一灵兽,他们抓的是我皇叔和太子妃。”郑明明力劝郑喜坤去华夏城告状,只要郑喜坤走了,这大宁宫里就是郑明明说了算了。
郑喜坤想去与不想去都得去,这不是他能说了算的事了。因为钟离城主发下了召令召他进城议事,他心知肚明的知道是什么事。经过郑明明头头是道的分析,他心里有了点底气。
张阳本想回平康镇去的,城主召张振羽过来议事,他便留在华夏城等了,他就一直住在华夏帝宫连平康宫也没回。凌波教钟离琼玉许多的歌词,钟离琼玉教凌波‘星辰落’。她们一天到晚的在一起吟诗舞剑下棋聊天,相处的越来越融洽了。
钟离琼英几次好奇的打听平康与大宁之间到底怎么了,张阳只陈述奏报上有的事,多一个字也不肯说。
钟离城主想了很久,决定把张振羽和郑喜坤召过来好好的谈谈,理亏的赔个礼,得理的让让人没有过不去的事。没料到他们到来之后又多出了许多的事情,反而是越搅越浑理都理不清了。
原本是平康告大宁,现在大宁也告平康。钟离城主无奈只有在朝堂上让他们当面对质,有什么话当面说吧。张阳无职之人上不去朝堂,钟离琼玉拉着他躲在屏风后面偷听。
张振羽坚持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