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拜师收徒(1/3)
今日的天气很好,秋后阳光很温暖,很恬静,如同母亲温暖的手掌轻轻地拂过面庞,中天的日头晒得人浑身懒洋洋的,不管做什么都会让人忍不住露出笑脸。
在这个纯粹的年代里,喜欢一个人,不是因为他有房有车,有钱有权,只是因为那天的阳光正好,他穿着一件干净的长衫,背着两捆柴从我家门前路过。
这或许就是当初晚娘看上独孤文的原因之一,而今天的阳光也很好,却是没了当初的笑容,晚娘没有,独孤家三人也没有。
而且,没有笑脸的还有酒楼的厨子和杜如晦及其随从,只不过他们的时间比独孤家三人的时间要早上许多。
从泾阳县出来的酒楼厨子与杜如晦早已打听好了消息,若非前两日一直下雨,早到了正阳村拜访。
等到几人赶到支流与渭水交界处便没了笑容,因为按照他们的想法,正阳村的百姓出入,支流交界处是有船家的,而现在只有一艘竹筏飘荡在河流上。
看样子就知道,这是别人家的竹筏,又不好意思私自借用,不告自取视为贼,杜如晦到底是读书人,有读书人历来尊崇的道理和讲究。
好在他们的运气不错,在河岸边没等多久,一艘不大的木舟飘飘荡荡的从渭河北岸过来了,来人笑问道:“杜公,你们去哪儿?”
“我等去正阳村,不知王大郎可否送我等一程?”杜如晦抱拳笑道。
觉得杜如晦的样子才是读书人的样子,自己应该学一学,王智便拿着竹篙抱拳,结果没学到杜如晦的儒雅,反倒是自己的脑门上被竹篙敲了一下,讪笑道:“正好今日俺要去正阳村找二郎说喜事,你们上来吧。”
话音未落,王智又有些为难道:“你们人太多,船坐不下。”
杜如晦认同的点点头,正待吩咐随从回长安,又听王智笑道:“这里的竹筏便是二郎家的,肯定是大郎去泾阳县卖柴去了,傍晚时便会回来,你们等等。”
这意思是让自己等人皆在此处等候独孤大郎?
杜如晦觉着自己没猜测,因为他看见王智并没有靠岸的打算,准备撑船往里走。
杜如晦连忙喊道:“王大郎,你且把我二人送到正阳村。”
王智听到这句话,这才把木舟靠岸,让杜如晦与提着拜师礼的厨子上了木舟。
还是原来的那条河,河水清澈能看见游鱼在河中肆无忌惮的游动,偶尔还有两条鱼跳出水面。
杜如晦望着两岸青山,看着河中游鱼,有感而发地笑道:“正阳村是个好地方。”
“不好咧。”撑船的王智觉得杜如晦有些傻,颇为忧伤的叹了口气,似乎在为杜如晦的智商感到担忧。
以前在正阳村连饭都吃不饱,阿翁说正阳村穷的连皂隶都不来收税,正阳村的日子不好过,不是个好地方,杜公现在却说正阳村是个好地方,真傻······大家都说俺是二傻子,原来杜公比俺还傻。
想到自己比读书人聪明,王智又笑了。
“对了,你们去正阳村干啥?”路途无聊,以前一个人去正阳村就觉得无聊,现在有人同在一条船上,王智认为应该聊聊天。
“俺去拜师,杜公去干啥,俺不知道。”厨子瓮声瓮气道。
“拜师好咧。”王智还没忘记前些天独孤武教了厨子厨艺后,厨子说要拜师的事,笑道:“二郎是有本事的人,村里人都说二郎是那啥星下凡,反正你拜了师能学到好多东西咧。”
听不明白王智口中的那啥星,但是知道独孤武是有本事的人便足够了,所以杜如晦笑问道:“独孤二郎有没有从毒盐里制出食盐的本事?”
“毒盐,村里的毒盐可不敢吃,听阿翁说早些年村里人去挖毒盐吃死了好些人,去年九叔家小孙子不小心吃了毒盐,全身发紫,那样子可吓人咧,俺好几晚都没睡着。”
想起九叔小孙子死去时的样子,王智打了哆嗦,手中的竹篙不稳,木舟晃动,差点没把木舟上三人给晃到河里去。
杜如晦不敢问了,怕王智答非所问,又想起什么不好的事,导致自己可能落水。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